:::

全球化之下,各國面對了越來越多元的遷徙,從旅居、婚姻移居、移工到留學短暫的移居,從出生地搬遷到另外一地去居住,也有人稱他們為移住者。它已是各國必須面對的社會變遷與文化現象。

根據國際移民組織 2006年的統計資料更指出,離開出生國至外地生活或工作的人口,在過去35年內曾漲一倍,達到2005年的 1 億 9000萬人,這意味著全球有逾3%的人口(或每35人中就有一人)在異地流移。這些統計資料顯示,人口在國與國之間的流動愈來愈頻繁,國家之間的界線也日趨模糊,「跨國移住者」在各個社會中,已漸漸被視為習以為常的現象。

在此想更多關心弱勢移住者,尤其是移住它國藍領階級的移住者,他們得面對語言、文化的不同,與社會關係的改變,甚至得面對它國政策的限制或改變,他們是在適應上是困難的。

跟據行政院勞動部的資料,台灣現在已超過70萬的移工,其中產業移工主要來自越南、菲律賓與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社福外勞則主要來自印尼,主要分佈在桃園市、台中市及新北市。內政部的統計,因婚姻而移住台灣的配偶也超過60萬人,臺灣也因為跨國移住者的持續加入,城市空間中增添不少多元族裔地景的特殊樣貌。我們應該認知,臺灣原本就是一個由不同時期移住者所組成的國家,充滿多元豐富的族群文化,包括原住民、客家、閩南、漢族,還有這20年來逐漸融入臺灣社會的新住民與跨國移工,他們更豐富了台灣的多元文化的內涵。

去年(2018)移民署於台中公園舉辦「2018移民節活動」

去年(2018)移民署於台中公園舉辦「2018移民節活動」

藍領階級的弱勢移住民並不意味拋棄原鄉,多數移工是為了追求更好的工作機會遠走他鄉,也有不少移住配偶是為了改善家中經濟情況,選擇「上嫁婚配」。

夏曉鵑指出,勞動力是剩餘價值的來源,不斷開發新的廉價動力,便是資本主義得以不斷擴張的必要條件,「世界性的勞動力市場」也因應而生。無論是早年愛爾蘭移民到英國,或是黑奴貿易,到今日所謂「流移的年代」,皆是資本主義發展、結構重整過程裡,不可分離的現象(2002a),一語道破移工的悲情。

台灣當然也不例外,引進移工很大因素不是因為缺工,而是業者為了降低工資,節省成本,獲取最大利潤,包括科技業都不例外,業者不斷向政府喊缺工,政府在壓力之下,只好因應潮流開放移工進場。台灣又因為人口老化,照護成為時下最被討論的議題,老齡者需要人力的照護,當老齡人口激增,外國移住者明顯激增,越來越多的老人,也就有越來越多的外國移住者,台灣面臨了巨大挑戰。

在台印尼移工多來自爪哇(Jawa)各省、楠榜省(Lampung)以及龍目島(Lombok)

在台印尼移工多來自爪哇(Jawa)各省、楠榜省(Lampung)以及龍目島(Lombok)

此同時,鄰近的日本迫於老齡口增加,已通過開放更多移民勞動力進入日本法案,這是一個存在爭議的、史無前例的舉動。未來5年日本移工將增加30萬人。隨著這個新的法案通過,日本已會歷歷史性變化,幾乎不可逆的,它會影響日本幾代人。新移住民也面臨日本文化、語言差異的大挑戰。

台灣與日本若不善待移住民,都將面臨更多的社會衝突。勵馨服務移工,也服務因婚姻來到台灣來的配偶,發現他們相對於台灣受暴的比例,是更高的。包括被苛扣薪資、虐待、剝削、性侵等案件。雖然,政府釋出善意,有1955求助專線、庇護所、新住民服務中心,但這些補破網或殘補式的福利,遠不及創造多元文化的友善環境、培養友善雇主、給移工新住民更多元與貼近的服務,如免費的本土語言學習、他國文字的刊物、頻道與廣播。

我們更可以透過移住民豐富、多元的文化,開創社會的視野與包容度,如何在跨文化的流動中,一起尋求融合與希望,建造台灣成為接納、尊重、人權的國度,是當務之急

最近因應印尼的齋戒月、開齋節慶,台灣、越南的端午節,菲律賓國慶日,都集中在五月、六月,各縣市政府紛紛舉辦相關活動,讓移住者朋友都很興奮,但我們更期許台灣有長期、穩定的移住民服務據點,讓移住民可以很自由、安心的進出,取得服務。

2018 台北清真寺開齋節

2018 台北清真寺開齋節

最後,舉個BBC女記者利皮卡.佩拉漢(LIPIKA PELHAM,)的例子,她從孟加拉移住以色列,因而陷入矛盾難解「以巴衝突」中。她使用文字記錄下文化之衝突,生活之齟齬,失根的靈魂試圖找到歸屬的經歷。她說,「這世上沒有人能永遠獨占一片土地。重點在於尊重,只要不去破壞房子、歷史遺跡、清真寺、教堂等種種先人遺產,只要不去褻瀆這些山坡上的回憶,覺得妳跟我都有權待在這裡。」

作者 紀惠容

3

2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