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住民必學!防詐5原則,避免荷包失血與個資外洩

剛入境的新住民參加移民署金融防詐課程(圖/翻攝自移民署網站)
剛入境的新住民參加移民署金融防詐課程(圖/翻攝自移民署網站)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中文編輯群

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臺南市第一服務站於農曆年前舉辦家庭教育課程,首次邀請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到場,針對新住民宣導正確的金融消費觀念及防範詐騙技巧,透過實際案例提升新住民識詐能力,避免財產損失或個資外洩。 

隨著社群媒體與通訊軟體的普及,金融詐騙手法層出不窮。金融消費評議中心提醒,新住民在進行理財規劃或投資時,務必注意以下事項:深入瞭解商品內容、書面資料需據實填寫、不簽署空白文件、存摺與印鑑密碼應親自保管,並定期檢視帳戶狀況。如遇金融消費爭議,可撥打金融服務專線1998或尋求該中心協助。金融評議中心提醒新住民-三不三要-防詐口訣(圖/翻攝自移民署網站)

移民署進一步指出,近期有詐騙集團假冒「某某新住民發展協會」名義,在臉書設立假粉絲專頁並盜用合法協會活動照片,誘騙新住民加入不明LINE群組。一旦誤信,可能導致財產損失、個資外洩,甚至涉及洗錢活動。移民署提醒新住民應提高警覺,避免受騙,並遵循以下原則:

★對不明社群邀請保持高度懷疑。
★不輕易點擊陌生連結。
★加入LINE群組前核實官方來源。
★嚴格控管個人資訊洩露。
★如有疑慮,立即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求助。新住民加入反詐騙宣導行列(圖/翻攝自移民署網站)

臺南市第一服務站林志鴻主任表示,希望透過宣導,新住民能提升防詐意識,成為詐騙的「絕緣體」。他同時提醒,新住民切勿攜帶不明來源的肉製品入境,也應避免購買產地不明的產品,否則最高可能被罰新臺幣100萬元,得不償失。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icon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