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寶媽的多重身分,不只圍繞家庭,更編織文化
來台十多年,潘喜玲不只是一位新住民媽媽,更是三名子女的母親、五所小學的母語老師、高等法院的通譯人員、微型創業班的學生、文化推廣者,還是「柬到寶三寶媽」網站的經營者。母親的角色沒有限制她的行動力,反而成為她更努力的理由。
她不只帶著柬埔寨文化走入教室,更想把家鄉的美學帶進日常生活。於是,她選擇了從童年熟悉的素材——水葫蘆開始,把這種當地浮水植物曬乾後編織成兼具實用與時尚的夏日手工包。
從補助到品牌,築夢計畫背後的手作力量
她的創意與行動力,讓她以「柬埔寨三寶媽女力夢」成功入選移民署的「築夢計畫」,並獲得補助支持。這筆資源成為她創業的跳板,她成立了“Khmer L&L”團隊,不只生產,更開課教學,帶領新住民一同學習手作、建立技藝、找回自信。
學員們表示,不只學會了編織,更從中找回了生活的熱情與創意,也讓這份文化技藝開始在台灣土地上開花結果。母親的身分與每天為家庭繁忙的生活,沒有限制她的夢想,在自我要求與努力下,潘喜玲(右一)不僅順利完成學業,榮獲國立空中大學畢業楷模生(圖/潘喜玲提供)
台柬共創─從水葫蘆到藺草的地方融合
潘喜玲不僅保留原汁原味的柬式工藝,還巧妙融入台灣在地素材──如雲林三角藺草,讓手工包有了地方創生的內涵,也使台柬融合的文化設計更具深度與代表性。
她也在課堂上鼓勵學員將個人特色融入作品,每一只手工包不只是工藝,更是一種獨一無二的文化表達與創作自由。
讓世界看見柬埔寨文化 柔軟的力量
在她的願景中,這些作品不只是商品,而是文化交流的起點。她希望未來能將柬埔寨手工藝帶入更多社區、展會與設計平台,讓不只是新住民,連在地的台灣民眾都能感受到異國文化之美,並共同編織一幅多元共融的生活風景。她的努力,讓她以「柬埔寨三寶媽女力夢」入選移民署的「築夢計畫」並獲得補助,而打動評審的正是前述以水葫蘆作為材料的夏日時尚手工包(圖/翻攝自民視新聞)
水葫蘆編織柬國貴婦超愛,潘喜玲加入創新來台變成時尚包
過去十年間,台灣對於生活設計越來越講究,無印風、北歐風、極簡風、工業風…等設計風格都為國人所喜愛,除此之外,東南亞風格也越來越獲得關注,其中的編織工藝該風格的代表性元素,而來自柬埔寨的新住民潘喜玲也透過自己的專業技能,推廣編織工藝,把柬埔寨當地特有的浮水植物──水葫蘆,曬乾作為材料,用來編織成夏日時尚手工包,大獲好評。
來台定居已超過十年的潘喜玲,育有三名子女,然而母親的身分與每天為家庭繁忙的生活可沒有限制住她的夢想,在自我要求與努力下,不僅到科技大學進修,就讀商務管理學院的微型創業班,更創辦了「柬到寶三寶媽」網站來分享家鄉的文化,你以為這樣結束了嗎?多才多藝的她,還是五間小學的母語講師,也是高等法院的通譯人員 ,更是把柬埔寨文化帶進交流的推手。
她的努力,也讓她以「柬埔寨三寶媽女力夢」入選移民署的「築夢計畫」並獲得補助,而打動評審的正是前述以水葫蘆作為材料的夏日時尚手工包,不僅是具有東亞風格,更是實實在在的「文化創新」,她也與夥伴們成立工作團隊“Khmer L&L”,專門教授手工包編織工藝的課程,讓更多新住民學到一技之長或培養生活興趣,同時也建立自有品牌的基礎,就有學員表示,參加該課程能同時激發創意,以同時能放鬆身心,一舉兩得。
事實上,水葫蘆編織在近年的柬埔寨蔚為風潮,深受名流們喜愛,而潘喜玲在台推廣後,還採用了台灣的藺草結合其中,甚至在雲林找到了三角藺草,將之運用也成為地方創生,她的手工包可以說是台柬融合的成果代表,而她也會在課堂中鼓勵學員加入自己的個人特色,變成是專屬的產品象徵。未來,潘喜玲也計畫繼續推動文化交流,讓更多包含新住民在內的台灣民眾,感受柬埔寨文化之美。
金句:💡為做出改變,才能與最美好的自己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