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ENTER到主內容區
:::

不認命的反撲,廣東新住民-陳泳伶 用甘蔗種出「甘」味人生

來自廣東的新住民陳泳伶(右三),在嘉義中埔人稱「甘蔗姐」(圖/翻攝自新住民全球新聞網)
來自廣東的新住民陳泳伶(右三),在嘉義中埔人稱「甘蔗姐」(圖/翻攝自新住民全球新聞網)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中文編輯群

從廣東到嘉義,失去依靠,她選擇用雙手開創未來

來自廣東的陳泳伶,本以為婚後能與丈夫攜手共度人生,然而,命運卻無情地將她推向孤單的戰場。丈夫猝逝後,她成了單親母親,獨自扛起養家的重擔。當時,她對農耕一無所知,卻為了孩子,毅然決然租下了一塊田地,決定從零開始種植甘蔗。

周圍的農夫們都勸她:「這行業又苦又累,妳一個外地來的,能撐多久?」但她沒有退縮,反而報名嘉義社區大學的自然農法班,一邊學習科學栽培技術,一邊親手翻土、施肥、澆水,日復一日,用雙手將那片荒蕪的土地變成豐收的甘蔗田。陳泳伶利用生長過中程所掉落的蔗葉與蔗渣作為堆肥材料,「再利用」的手法提升了土壤的健康(圖/翻攝自新住民全球新聞網)

烈日下的汗水,換來市場上炙手可熱的甘蔗

然而,農業並非想像中簡單。剛開始,她的甘蔗總是長不直、甜度不夠,甚至一度因颱風摧毀整片田地,但她沒有放棄,看到孩子,她知道自己沒有退路。反而更加努力研究如何改善土壤健康。她發現,甘蔗的葉子和蔗渣其實是最天然的堆肥,於是,她開始實行循環農法,用這些農業廢棄物回饋土地,不僅減少農藥與化肥的使用,更讓甘蔗的品質越來越好,不再依賴農藥與化肥,讓土壤恢復生機。數年後,她的巴西白甘蔗以多汁、甘甜、無農藥殘留的特色,成為市場搶手貨,甚至獲得「甘蔗姐」的美名,連當地老農都對她刮目相看。

不只務農,她還讓土地的價值被看見

陳泳伶的成功並不止於甘蔗。她的「甜滋滋循環利用的肥嫩巴西水蔗」計畫獲得移民署「築夢計畫」補助,她不僅在社區市集販售甘蔗汁,更積極推動環保與食農教育,讓更多人了解友善耕作對環境的重要性。

她說:「這片甘蔗田不只是我的生計,更是一種信念,我要讓大家看到,努力與堅持能改變命運,善待土地也能帶來豐厚回報。」未來,她希望擴大自產自銷規模,並讓更多新住民投入友善農耕,證明只要願意學習、願意堅持,即使從零開始,也能開創屬於自己的天地。

曾經連農具都不會用,如今她的甘蔗卻是市場寵兒,每一步努力,終將開花結果。希望透過這片甘蔗田,傳遞永續與希望,也更多人喝到自然的好滋味(圖/翻攝自yahoo新聞)

金句:💡「落土的命運無法選擇,但扎根的方向,操之在己。」

熱門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