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連假後,部分地區客家人有開始掃墓的習俗,今年2月份桃竹苗地區已陸續發生多起墓地雜草火災,隨著3、4月掃墓高峰期到來,火警風險升高。根據消防署統計,111年清明節前2週,全國發生735件墓地雜草火災,112年增至1,310件。113年擴大統計春節至清明節約2個月期間,全國火災達3,623件,其中2,158件與民眾焚燒雜草有關,導致消防人員疲於奔命。隨著3、4月掃墓高峰期到來,火警風險升高。(圖/翻攝自內政部網站)
為降低火災發生,內政部113年12月發布「114年度清明防火安全整備計畫」,並與環境部合作推動多項措施。環境部提倡環保祭祀,如「以花代香、以功代金」,或使用各縣市環保局提供的紙錢集中焚燒服務,以減少空污。消防署則強調「清明掃墓不用火」,包括除草「不」用火、紙錢「不」燃燒、爆竹「不」燃放、菸蒂「不」亂丟、垃圾「要」帶走。此外,各地消防單位將派遣消防車駐守重點墓區,並利用無人機擴大警戒範圍,以降低火警風險。各地消防單位將派遣消防車駐守重點墓區,並利用無人機擴大警戒範圍,以降低火警風險。(圖/翻攝自內政部網站)
消防署提醒,未經許可焚燒雜草恐違反《消防法》第14條,可處3,000元以下罰鍰;若造成空污,依《空氣污染防制法》第32條及第67條,罰款1,200元至10萬元不等。更嚴重者,恐觸犯刑法放火罪,須負刑事責任。民眾掃墓時應遵守防火規範,避免因一時方便而觸法,共同維護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