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ENTER到主內容區
:::

【辦桌文化深植人心!總舖師揭料理順序與菜色寓意】

辦桌是台灣重要的傳統餐飲之一 (圖/Heho健康提供)
辦桌是台灣重要的傳統餐飲之一 (圖/Heho健康提供)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中文編輯群

辦桌是台灣特有的飲食文化,早期指在自家擺宴設席,現已發展為一種充滿人情味的聚會方式。無論是婚宴、喪禮、開幕、選舉或節慶活動,辦桌不僅是吃飽,更象徵著祝福與感謝。而菜色的設計及上菜順序,往往由經驗老到的總舖師精心規劃。華人社會喜歡用「吃」來增進情感 (圖/Heho健康提供)華人社會喜歡用「吃」來增進情感 (圖/Heho健康提供)

一般辦桌約有12道菜,從冷盤、熱炒、主菜、湯品到甜點與水果,重視「起承轉合」的鋪陳順序。例如以冷盤開胃、羹湯暖胃,中段推出重點菜如紅蟳米糕、清蒸石斑、佛跳牆,尾聲則以雞湯、甜點與水果做收尾,象徵圓滿結束。佛跳牆是台灣常見的經典辦桌料理 (圖/Heho健康提供)佛跳牆是台灣常見的經典辦桌料理 (圖/Heho健康提供)

此外,不同場合還有食材禁忌,如婚宴必備雞,取其「成家」寓意,忌用鴨與鯉魚;壽宴需配長壽麵與豬腳;新居宴忌丸類食物,以避「完了」之諧音。辦桌融合了台菜、日式、中式甚至西式料理,是體現台灣熱情與飲食智慧的重要象徵。

熱門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