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I)預計在 2033 年成為價值 4.8 兆美元的全球市場,約等於德國的經濟體量,但聯合國最新報告警告,若不立即採取行動,其利益恐僅為少數特權階層所享。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於週四發布的《2025 年科技與創新報告》指出,AI 領域的資源日益集中,全球不平等日益擴大。
報告指出,目前全球只有 100 家企業,大多來自美國與中國,掌握 40% 的私人研發投資,權力過度集中。同時,有多達 118 個國家(多為全球南方國家)完全缺席全球 AI 治理討論。
UNCTAD 秘書長瑞貝卡•格林斯潘(Rebeca Grynspan)強調應加強國際合作,轉變焦點「從技術轉向人」,並讓所有國家「共同創建全球人工智慧治理架構」。AI 不只是取代工作,也可創造新產業並賦能工人。(圖/翻攝自Pexels)
就業革命即將來臨
報告估計,多達 40% 的全球工作可能受 AI 影響。
AI 技術雖帶來新的機遇(例如生產力提升與新興產業),但也引發對自動化與就業流失的擔憂,尤其對於以廉價勞動力為競爭優勢的經濟體而言。
不過,並非全然是壞消息。報告專家指出,AI 不只是取代工作,也可創造新產業並賦能工人。
如果各國政府積極投資於技能重建與勞動力轉型,AI 將可強化就業,而非摧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