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翻轉「最惡乳癌」!醫病盼早期三陰性乳癌免疫療法納健保給付

乳癌為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  圖/Heho健康 提供
乳癌為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 圖/Heho健康 提供

「喜歡我的乳房嗎?下週二切除,乳癌!」這是夯劇《不夠善良的我們》中40歲單身粉領族Rebecca的台詞。她在忙碌的工作中突然被宣告罹患乳癌,一夕之間面臨生活、事業和愛情的巨變,寫實劇情引發廣大共鳴。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醫師表示,在台灣,平均每34分鐘就有一人罹患乳癌,每個人都可能是下一個Rebecca,說明乳癌為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並不為過。據衛福部最新公布的112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結果,乳癌的標準化死亡率仍在上升,令人心驚。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醫師.圖/Heho健康提供

乳癌死亡率遲遲未下滑,可能與用藥有關。相較於歐美乳癌死亡率自30多年前出現下降趨勢,台灣卻未明顯下降,原因之一可能與藥物使用有關。國內乳癌手術前後的輔助治療用藥,健保給付仍未跟上歐美醫學會的治療建議。 

特別是在各種乳癌亞型中,三陰性乳癌存活率較差、復發較早、容易轉移至肺、腦等器官,因此常被形容為「最惡乳癌」。早期三陰性乳癌通常不適合荷爾蒙治療及標靶治療,除了化療,目前僅有免疫治療可用,但至今仍未納入健保給付,讓經濟基礎較低的年輕型乳癌病友,無法及早接受較佳較完整的治療,可能陷入較高的復發與轉移風險之中,讓生活、事業與愛情困難受衝擊。 

在台灣,平均每34分鐘就有一人罹患乳癌.圖/pexels提供

陳守棟呼籲,健保應加速趕上歐美治療指引,及早提供給早期病人合適的術前與術後免疫藥物輔助治療選擇,期盼能幫助三陰性乳癌患者預防復發、延長存活,持續追求夢想。 

33歲的陳小姐,2年前洗澡時意外摸到右胸有異物感,就醫檢查後初步評估為0.5公分纖維囊腫,持續追蹤不到半年,竟檢查確診為早期高風險三陰性乳癌。腫瘤在短時間內就長到4.2公分,整整大了8倍,因而走向抗癌之路。她說:「自費使用免疫藥物後,腫瘤明顯縮小至2.2公分,只需局部切除,甚至不影響外觀,更無需乳房重建」。 

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表示,台灣每年新增超過1萬5千名乳癌病友,約8成確診時為早期乳癌。感謝健保已給付多種荷爾蒙受體陽性與HER2受體陽性的乳癌用藥,幫助許多癌友的疾病獲得控制,達到乳癌10年不復發目標。遺憾的是,對於早期三陰性乳癌的病友而言,目前僅有化療納入健保給付。她呼籲,健保應加速趕上歐美治療指引,及早提供給早期三陰性乳癌合適的術前與術後免疫藥物輔助治療選擇,才能幫助這群病患,更不漏接任何一名乳癌病友。

延伸新聞

我想要留言

熱門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