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ENTER到主內容區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icon
:::

味道,是家的方向-新二代_潘江宇 用影像走進母親的記憶 尋找久違的印尼香料味

中印新二代_潘江宇(中)的旅程不僅是尋根的文化探索,開啟了屬於自己的「尼愛紀錄」(圖/翻攝自內政部移民署)
中印新二代_潘江宇(中)的旅程不僅是尋根的文化探索,開啟了屬於自己的「尼愛紀錄」(圖/翻攝自內政部移民署)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中文編輯群

香味無聲,卻回味永恆

影像可以記錄臉龐、聲音可以儲存語調,但那一道來自家鄉的味道,卻只能靠心去記得。

新二代潘江宇,從小就在餐桌上與母親的印尼味共度每一餐,那些濃厚香料、豐富層次的異國料理,成了他成長中無聲的記憶密碼。長大後,他決定和夥伴林育程、董昱沛共同出發,為了那一口記憶裡的香,踏上了一場橫跨兩地的文化尋根──他們稱這趟旅程為「尼愛紀錄」

這不只是拍攝計畫,更是他走向自己身分與情感的路。潘江宇與兩位夥伴總算在印尼的傳統市場找到了那一桌桌美味的原因(圖/翻攝自內政部移民署)潘江宇與兩位夥伴總算在印尼的傳統市場找到了那一桌桌美味的原因(圖/翻攝自內政部移民署)

從印尼市場開始,重新認識餐桌上的靈魂

在印尼的傳統市場裡,潘江宇終於看見了記憶中的香味根源──香茅、薑黃、南薑、丁香、豆蔻,還有台灣少見的紅薑與黑果,一包包堆疊的香料,像是熟悉卻陌生的老朋友。

當地小販像中藥師般,為客人調製香料配方,當地婦女總是先選香料再決定菜餚——因為在印尼,香料才是餐桌上的靈魂。潘江宇最難忘的,是那道慢火熬煮、香氣繚繞的「仁當牛肉」,十多種香料融合成獨一無二的味道,一口咬下,是媽媽的味道,也是文化的記憶。

當味道被看見,也讓文化被理解

這趟旅程不只是尋味,也是一場文化的再理解。他們將拍攝成果製成影片,回到台灣後進行分享與推廣,希望讓更多人看見印尼之美,也聽見新住民家庭裡的故事。

潘江宇說:「我們不只是為自己記錄,而是讓更多人知道,這些味道背後,有一個個家庭的故事與文化的力量。」他們從香料談到移民、從美食說到血脈,原來文化的交流,從來不是一本書、一堂課,而是一道料理、一個香氣開始潘江宇與夥伴的旅程,除了尋根、尋味,也是找尋自己,以及對印尼與台灣的文化融合與交流的熱愛(圖/翻攝自中時新聞網)潘江宇與夥伴的旅程,除了尋根、尋味,也是找尋自己,以及對印尼與台灣的文化融合與交流的熱愛(圖/翻攝自中時新聞網)

找尋味道,也是在找尋自己

在這趟尋味之旅中,潘江宇更清晰地看見自己是誰。那熟悉的味道,不僅連結著母親的土地,也讓他理解,自己身上流著的不只是印尼的血,更有著文化融合的故事。

他們用鏡頭留下的不只是食材與市場,而是一份份關於「家、母親、認同、自我」的探索。而每一位吃下那道菜的人,也在無形中成為了文化交流的見證者。

金句:「酸甜苦辣是一種層次,也是每個人成就<最好的自己>的人生香料。」

延伸新聞

熱門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