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際教育雙語政策,並落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USR)實踐計畫的「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精神,中國文化大學國際暨外語學院與臺北市立北投國中合作,推出全新跨國交流社團課程,讓文化大學外籍學生進入校園,透過文化介紹、手作活動與遊戲,啟發國中生對異文化的興趣,同時幫助外籍生融入台灣社會。
合作計畫於114年3月7日正式啟動,北投國中校長陳澤民與文化大學國際暨外語學院院長葉淑華共同簽署合作書,期望建立長期夥伴關係。此課程為文大USR計畫「青少年培力:共學、共玩、共創科技新未來」的一部分,於113學年度第二學期開設,為期12週,邀請來自俄羅斯、越南、印尼及聖文森的外籍學生,以3週為單位,向七、八年級學生介紹各國歷史、地理、飲食文化及節慶習俗。北投國中校長陳澤民與文化大學國際暨外語學院院長葉淑華共同簽署合作書(圖/翻攝自臺北市政府網站)
課程採英語授課,輔以少量中文說明,搭配手作活動、小遊戲及問答競賽,讓學生透過互動深化學習。此計畫不僅提升國中生的國際文化理解,也培養英語溝通能力,拓展全球視野。參與教學的外籍大學生皆已在台灣就學2至3年,具備基本教學經驗,透過授課與國中生互動,更能深入了解台灣社會與教育環境。
此次課程由文大即將成立的「歐美語文學系」教師團隊與北投國中教務主任楊瑞濱共同規劃,課程內容涵蓋俄羅斯娃娃、俄國動畫、越南東湖木刻版畫、新年禮俗、聖文森漁業、加勒比海音樂、印尼風味餐及寺廟古蹟等,讓學生透過實作體驗不同文化特色。
來自聖文森的外籍生沈妮克表示,聖文森與台灣為邦交國,希望透過此課程讓學生更了解聖文森文化,也期待藉由自身經驗,培養學生開放心態,消弭對不同膚色的偏見。北投國中七年級學生蕭鉑桀則表示,這是他首次認識聖文森,透過課堂學習了當地氣候、嘉年華活動及體育運動,期待有機會能親自造訪。
北投國中校長陳澤民表示,這次與文化大學合作推出「國際多元文化社團」,是北投國中在國際教育領域的一大突破。他感謝文化大學的支持與外籍學生的熱情投入,讓學生有機會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外籍生交流,親身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他強調,該課程兼具趣味性與實用性,不僅提升學生對國際文化的興趣,也增強英語溝通能力,培養多元思維與全球視野,未來將持續推動類似計畫,打造更豐富的國際學習環境。文化大學外籍學生進入校園,啟發國中生對異文化的興趣,同時幫助外籍生融入台灣社會(圖/翻攝自臺北市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