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短影音的盛行,社群媒體成為主要資訊來源之一,但內容碎片化與過度娛樂化的現象,也對學生的媒體識讀能力帶來挑戰。教育部提醒家長,應透過陪伴與引導,幫助孩子培養健康的網路使用習慣,提升數位素養。
短影音雖富娛樂性,但多為精心設計的演出,家長應協助孩子建立批判性思維,避免盲目接受內容,並認識其中隱含的價值觀。同時,建議親子共同訂定3C使用規範,例如設定每日使用時間,並鼓勵參與體育運動、樂器學習或語言課程,以增進人際互動與思考能力。此外,家人可安排「無3C時光」,促進親子關係。家長應透過陪伴與引導,幫助孩子培養健康的網路使用習慣,提升數位素養(圖/翻攝自photoAC)
為協助學生正確理解網路內容,教育部在「中小學資訊素養與認知網」(https://eliteracy.edu.tw/)設立短影音專區,提供家長與教師相關資源,引導學生認識網路本質,培養正確的使用態度。
值得注意的是,過度使用社群媒體可能影響自我認同,部分學生因過度關注「讚數」或「追蹤數」而產生焦慮,甚至導致情緒低落。專家指出,社群焦慮現象日益嚴重,應重新審視網路內容對心理健康與價值觀的影響。因此,無論是家長、教師或學生,都應將網路視為學習與正向交流的工具,共同營造良好的數位環境,提升媒體素養,善用科技促進學習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