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全球新聞網 曾俐瑋/新竹採訪報導] 新住民黎金娟來自越南胡志明市,透過家人的介紹結婚後來到臺灣,落腳新竹,至今已經15年。身形十分精瘦的金娟身上透露溫柔卻堅毅的氣質,參加移民署座談活動時,感受得到服務站主任和同仁,都對她十分關懷,原來金娟的女兒出生即患有聽力障礙,為了照顧孩子也曾十分辛苦,所幸如今已穩定下來,金娟在新竹南寮漁港附近創業開臺式早餐店,生意也做得有聲有色。
女兒患聽障 受到幫助亦回饋社會
談到自己的背景,金娟說自己是家中老大,自幼父親早逝,所以家庭資源並不是特別好,年輕時也曾在越南成衣廠工作,後來因為表姊也是臺灣新住民,才透過介紹,結婚來臺。剛來的時候雖然吃的東西不太習慣,但是因為臺灣人多數都很友好,所以也還適應在臺灣的生活,一直到女兒出生,因為患有聽障,難免有很多照顧和教養乃至於經濟的壓力,常常和家裡爭執。還好當時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的老師們、社工們都給予很多幫助,讓她能定下心來好好生活。
「所以我相信,一直做好事就會遇到好人。」金娟這麼說,所以後來當她把生活安頓下來,便很常在假日時參與社區新住民服務據點的志工活動,當社區有活動時通知姊妹來參與,建立好新住民姊妹在地互助合作的連結網絡。金娟說,社區的里長與組織理事長也很疼惜我,很放心把事情交辦給我,讓我覺得臺灣人都是很善良的,即使我們從其他國家來,到這裡生活就把我們當作一家人。
創業臺式早餐店 聽取建議用心改良
提起創業開臺式早餐店的因緣,金娟說,當初因為女兒的聽障問題,常常需要跑醫院開刀治療,還曾經整整7年,每周都上臺北的雅文基金會學習說話。因為一般在外就職,不可能一直請假配合孩子的就醫就學,所以動了創業的念頭,可以一邊賺錢,也照顧好孩子,而早餐店的工作時間最符合她的需求。因為住在臺灣,覺得賣臺灣口味的早餐最能迎合在地人的喜好,所以她以臺灣的食材和菜式,偶爾加入一些越南的方法來改良,做出了受人歡迎的特色營養早餐。
「大腸麵線和飯糰是我們店裡的特色,很多客人來都指定要這兩樣。」金娟說,飯糰的配方她經過一步步改良,十分特別,因為用的米很重要,除了糯米外還要搭配其他的米,才不會讓人吃了容易胃酸過多導致胃食道逆流。在煮食時,也要把米一粒粒地蒸熟,讓它有彈性,卻又不會過軟過硬,外觀飽滿亮麗,讓吃的人能產生食慾。金娟說,一開始她也花了不少時間試做,請客人多多回饋意見,所以才慢慢地進步成長。
與人為善 建立在臺美好生活
金娟聽取客戶意見來改良配方做出的早餐,在店裡都暢銷熱賣,這是她用心對待一件事情的成果。「出海的人喜歡吃飯糰增強體力,老人家牙齒不好所以喜歡吃大腸麵線,其實菜單也有考量客人的需要。」金娟貼心地說,這是她的早餐店面受到當地歡迎原因。努力創業10年,身為越南新住民的金娟融入臺灣生活,提起早餐店的經營也很有一套自己的想法,除了面對生活堅忍不拔的精神外,更可以從她的身上,看到一股為人著想、與人為善的美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