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ENTER到主內容區
:::
重點新聞

把握「雙語雙文化」優勢,新二代_陳禹翔:開公車服務人、出國當翻譯!

17歲的陳禹翔(左一)是移民署「築夢計畫」的得主,並獲得獎金補助(圖/陳禹翔提供)
17歲的陳禹翔(左一)是移民署「築夢計畫」的得主,並獲得獎金補助(圖/陳禹翔提供)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中文編輯群

你還記得自己17歲時的模樣嗎?在台南新營,有一位年僅17歲的新二代青年陳禹翔,不僅課業表現優異,還以一份為媽媽圓夢的創意提案,成功入選移民署《築夢計畫》,獲得補助金幫媽媽翻修美甲店,讓顧客有更舒適的空間,店裡生意越來越好,也穩定了家計。他用行動證明,年輕世代不只能追夢,也能扛起責任。

從提案到翻修,他讓母親的美甲店煥然一新

禹翔的母親來自越南,在台南經營一家小型美甲店。看著媽媽多年來辛苦工作,他心中一直想做點什麼。於是,他主動撰寫計畫書,參加《築夢計畫》,希望能替媽媽的工作空間進行翻新。提案不但入選,也順利取得補助,協助改善美甲店的環境,提升顧客體驗。他的成熟與孝心,讓人看見年輕世代的實幹與貼心。

從混血家庭成長中,他學會了認同自己、擁抱差異

在越南媽媽與台灣爸爸的家庭裡成長,陳禹翔從小習慣中越語混合的生活環境。他曾經對自己的身份感到迷惘,也曾對父母的教養方式有過衝突。但在成長過程中,他逐漸認識到,這種雙語雙文化背景,其實是自己的寶貴資產。他不僅能流利說越南語,也開始思考,是否能用這份語言天賦為他人帶來幫助。孝順的陳禹翔親手為媽媽的美甲店整理翻新(圖/陳禹翔提供)孝順的陳禹翔親手為媽媽的美甲店整理翻新(圖/陳禹翔提供)

想當公車司機,也想成為翻譯,兩種夢想他都不放棄

不要以為當公車司機只是他的「一時興趣」-禹翔早就規劃好步驟,包括完成兵役後考照、投身客運業。他不只觀察司機怎麼應對乘客,還把司機視為服務社會的一種方式。同時,他也沒有放下語言天賦,未來希望能成為翻譯,參與國際交流。

他說,隨著台灣推動新南向政策、越台交流日益頻繁,懂越南語的新二代將大有可為。他期許自己成為那座橋,連結台灣與東南亞的未來。

用語言幫助他人,用熱情駕駛人生

打藍球、羽球紓壓、顧店幫忙、寫提案、學語言、做人生規劃-這些事,禹翔早已默默在做。他不像一般17歲少年那樣迷惘,而是一步步描繪出屬於自己的人生地圖。他相信,只要肯走、不怕慢,夢想的路,就一定能到達。從小學會分擔家計,陳禹翔(右一)在店內為客人端水(圖/陳禹翔提供)從小學會分擔家計,陳禹翔(右一)在店內為客人端水(圖/陳禹翔提供)

金句:💡「年輕不是等待,是為夢想預約未來」

回到頁首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