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發展疾患,患者在學齡前、求學期間及進入社會後都可能面臨許多挑戰。林口長庚醫院 研究團隊發現,使用「Theta 叢集性經顱磁刺激術」刺激腦右側前額下迴,可顯著提升自閉者的社交認知功能,有家長回饋孩子開始表現出關心他人的行為,如提醒家人小心燙傷
📌 1% 台灣人口患有自閉症 仍缺乏有效生物性治療
林口長庚兒童心智科副教授倪信章 指出,根據全國調查,台灣自閉症盛行率約 1%,且有逐年上升趨勢。然而,自閉症至今仍缺乏有效的藥物治療,目前主要依靠行為治療,但效果有限。
自閉症患者多為男性,症狀差異極大,從具有特殊才能到需終身照護的程度皆有,對家庭來說是一項重大挑戰。
📌 Theta 叢集性經顱磁刺激術(TBS)可改善社交功能
研究團隊發現,「Theta 叢集性經顱磁刺激術(TBS)」有潛力幫助改善自閉症患者的社交認知功能。TBS 屬於非侵入性技術,透過磁場與電場作用,局部電流刺激神經,影響腦部特定區域的活性。
🔸 低頻率刺激:具有抑制作用
🔹 高頻率刺激:可興奮神經
過去 TBS 已成功應用於難治型憂鬱症,目前研究發現,若刺激右側前額下迴,可對自閉症患者產生良好效果。自閉症最核心困難是目前沒有有效藥物治療 (圖/Heho健康提供)
📌 60 名受試者臨床試驗 研究證實 TBS 可改善社交認知
該研究共招募 60 位 8 至 30 歲的自閉症患者,隨機分配至治療組與對照組,進行雙盲臨床試驗。
👉 研究結果:
✅ 治療組顯著提升社交認知功能
✅ 不需麻醉,每次治療僅 5 分鐘,每週 2 次,共 8 週
✅ 部分受試者療效可持續長達 1 年
此外,有家長回饋,孩子在接受 TBS 治療後,開始出現關心家人的行為,如提醒母親:「咖啡很燙,小心燙傷!」這些行為變化,對家長來說是前所未見的改善。使用「Theta 叢集性經顱磁刺激術」刺激腦右側前額下迴,可顯著提升自閉者社交認知功能 (圖/Heho健康提供)
📌 TBS 研究展現潛力 盼未來成為正式治療選項
倪信章表示,由於自閉症患者的臨床表現差異大,單一腦區的刺激不一定適用於所有患者,但這項研究成果為未來的生物性治療帶來希望。
目前,該技術已通過衛福部食藥署與醫院倫理委員會(IRB)審核,並期望未來能獲得正式治療許可,讓更多自閉症患者及其家庭受惠。
👉 研究持續進行中,未來或許能為自閉症治療帶來突破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