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期間民眾使用酒精的頻率增加,近年來因「酒精噴灑傷眼」的就醫案例明顯上升。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主治醫師蕭雅娟提醒,酒精濃度、接觸時間及是否採取緊急處理,都是影響角膜受損程度的關鍵。
先前曾有台中一家眼鏡行誤將酒精當作生理食鹽水,導致顧客佩戴泡過酒精的隱形眼鏡後,出現嚴重的化學性灼傷,最終視力僅剩0.04,幾近全盲。近年來,類似事件層出不窮,蕭雅娟表示,臨床上光是因酒精噴灑就醫的個案就增加約10%。
酒精濃度需達75%以上才具備消毒效果,但若不慎噴入眼睛,恐造成角膜上皮剝落或細胞損傷,出現結膜紅腫、畏光、流淚、疼痛及視力模糊等症狀。傷害是否嚴重,取決於酒精濃度、眼睛暴露範圍及時間、是否及時沖洗等因素。酒精濃度、接觸的時間都與是影響眼角膜嚴重受傷程度的關鍵 (圖/Heho健康提供)
若眼睛不慎接觸酒精,最重要的是「大量水沖洗」。蕭雅娟建議,應儘速使用生理食鹽水大量沖洗,若無生理食鹽水,可用開水、注射用水或礦泉水替代。沖洗時需確保將結膜上下沖乾淨,至少使用500至1000cc的水量較為合適。沖洗後,避免揉眼睛,建議多閉眼休息,並儘速就醫,醫師會進一步檢查並清潔眼球周圍的皺摺,以免殘留酒精引發感染。
至於酒精是否會對視力造成永久損傷,仍需視情況而定。蕭雅娟指出,大部分患者預後良好,但1至2成屬於嚴重案例,通常與工作傷害有關,例如工業酒精或清潔劑混合使用導致的灼傷,風險較高。
醫師提醒,生活中有三種情境最容易發生酒精噴濺入眼的意外,包括:
按壓式酒精瓶:此類酒精瓶的高度與兒童接近,易導致兒童不慎被酒精噴濺。
誤認為額溫槍:有些民眾將酒精噴霧機誤當額溫槍,造成臉部大範圍被酒精噴濺。
酒精分裝誤用:民眾將酒精分裝於眼藥水瓶內,導致早上迷糊時誤滴入眼睛。
此外,揮發性化學物質如鹽酸、清潔劑、次氯酸水等,也容易刺激眼睛,需特別注意。醫師提醒,若受傷後未即時治療,可能引發細菌感染,導致結膜炎或角膜發炎。患者應遵從醫囑使用藥水與藥膏,避免放任不管,以免症狀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