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作業總是拖拖拉拉,專家提醒,幫助孩子建立專注力的第一步,就是先創造進入專注的「儀式感」。專注力不會憑空產生,而是經過訓練、透過技巧和策略,讓孩子學會聚焦在目標上。爸媽們,想讓孩子成為專注力的小主人,您就是最棒的教練!
孩子的專注力隨著年紀增長而加強,但這並不代表孩子自然而然就能專注地完成任務。許多家長看到孩子無法專心,便急於給予指令,卻忽略了孩子可能不明白該怎麼做。諮商心理師楊文麗提到,專注力無所不在,從寫作業到實踐長遠目標,都需要具備專注的能力。家長要扮演好教練和示範者的角色,逐步訓練孩子專注完成任務,成為專注力的主人。
楊文麗分享了一個六步驟的方法來引導孩子專注於任務。例如,教孩子整理書包時可以這樣做:首先,確認孩子了解任務目標,再回顧過去成功的經驗,鼓勵孩子事前計畫任務。當任務進行中,強調謹慎與耐心,完成後要檢查結果。最重要的是,無論做得如何,家長應給予肯定和鼓勵,幫助孩子積累成功經驗,增強自信心。
在楊文麗的兒童專注力訓練課程中,信心功課是親子每天必做的家庭作業。信心功課的目的在於透過自我觀察,讓孩子記錄下自己每天表現最特別的地方,逐漸引導孩子將注意力焦點放在生活中的正向行為上。這不僅能讓孩子留意自己如何與外在環境互動,也有助於提升自信心。
許多家長起初往往只看到孩子的缺點,但當改變關注的角度,強化正向表現後,孩子的進步也會顯而易見。每天觀察並記錄孩子的優點,能讓他們在家長的鼓勵下越來越有自信,學會如何自我引導和積極面對挑戰。
想要孩子專注學習,其實需要一連串的「儀式性程序」來幫助他們進入最佳心理狀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教授洪聰敏多年來研究「如何創造最佳心理狀態」,他建議家長們引導孩子在開始需要高度專注的任務前,經歷一些簡單的程序。例如,可以先花15到20分鐘進行有節奏的運動,如慢跑、快走或游泳。這些運動有助於大腦活動的同步化,進而提升專注力。訓練孩子專注於任務時,建議一次只專注於一項,例如整理書包,並引導他們獨立完成整個過程。(圖 / Heho提供)
接下來,可以鼓勵孩子洗個澡、更換衣服,透過這些動作來轉換情境。此外,整理桌面也是儀式的一部分,把要用的書本和作業都準備好,再閱讀之前的內容,幫助大腦進入學習狀態。這些程序能有效提升孩子的專注力,也讓他們在學習時更有效率。
很多家長可能覺得孩子讀書時間已經很有限,哪裡還有空做這些動作?洪聰敏指出,這些程序其實能讓孩子以更高效的方式讀書,20分鐘的運動效果能持續90至120分鐘,在這段時間內,孩子不僅能完成更多任務,還能增強自信心。
訓練孩子專注之前,家長應該先確保環境的明亮、整潔和安靜,並排除所有可能干擾孩子專注的因素,例如桌面上不必要的物品、旁邊玩耍的兄弟姐妹,甚至生理上的需求如飢餓、口渴等。提供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能幫助孩子更好地集中精神、持久專注在學習上。
專注力不是天生擁有,而是經過訓練逐步建立的。透過儀式感、信心功課和家長耐心地陪伴指導,孩子不僅能掌握專注的技巧,更能在學習中找到自信,為日後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家長們,從今天開始,成為孩子專注力最棒的教練吧!
文章出自來源:未來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