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ENTER到主內容區
:::

抗生素濫用警訊:正確使用,避免抗藥性風險

抗生素沒有吃完,也會增加細菌抗藥性 (圖/Heho健康提供)
抗生素沒有吃完,也會增加細菌抗藥性 (圖/Heho健康提供)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中文編輯群

感冒了就去診所領藥吃,是許多人生活中的日常,但醫師提醒,不是每次生病都需要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濫用,已導致細菌抗藥性問題日益嚴重,若情況持續,未來可能面臨「無藥可用」的危機,病情更可能難以治癒。 

抗生素使用的誤區

台灣感染科醫學會指出,許多人對抗生素存在以下4大錯誤觀念:

✦認為抗生素就是消炎藥。
✦擔心抗生素會傷害身體。
✦出現症狀就自行購買或請醫師開立抗生素。
✦症狀一緩解就立即停藥。 

常見抗藥性增加的細菌。黃建賢醫師提供 (圖/Heho健康提供)常見抗藥性增加的細菌。黃建賢醫師提供 (圖/Heho健康提供)

抗生素未完成療程恐引發危機

醫師強調,抗生素必須按照醫囑完整服用,即使症狀好轉也不能隨意停藥。若未完成療程,細菌可能「要死不活」,在體內適應抗生素環境後,將更容易出現抗藥性。 

抗藥性帶來的醫療危機

隨著一線抗生素逐漸失效,臨床上不得不改用藥效更強、對身體負擔更大的二線抗生素來治療。但這些藥物更容易傷害腎臟功能,增加患者的治療風險。

感染抗藥性細菌的患者,住院時間往往超過一週,重症患者死亡率甚至可達20%,加護病房患者的死亡率更高出近10倍。 

如何正確使用抗生素?

專家建議,民眾在看病時可透過「3問」來了解藥物使用方式:

「有沒有」:這次處方是否含有抗生素?
「吃多久」:抗生素應服用幾天?
「小心什麼」:服藥期間是否有特殊注意事項?抗生素對付的是「細菌」,而非病毒 (圖/Heho健康提供)抗生素對付的是「細菌」,而非病毒 (圖/Heho健康提供)

抗藥性問題可逆,正確用藥最重要

專家指出,透過衛教與醫療端的努力,目前部分抗藥性細菌的比例已下降,顯示抗藥性問題並非不可逆。只要正確使用抗生素,搭配完善的醫療管理,民眾將能更安全地遠離抗藥性威脅。

熱門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