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生活服務

環境部推動手機回收法制化 2026年循環率目標達15%

循環署推動手機回收法制化(圖 / 翻攝自台視新聞網)
循環署推動手機回收法制化(圖 / 翻攝自台視新聞網)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中文編輯群

臺灣每年銷售約500萬支智慧型手機,但手機零件含有多種化學元素,若未妥善回收,將導致大量新材料開採及增加碳排放。然而,國內手機回收率僅約12%。為此,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擬與歐美等國同步,推動手機回收法制化,要求製造、輸入及販賣業者承擔回收責任,並鼓勵提供手機租賃、維修等循環服務,目標在2026年達到15%的循環率。 

回顧過去,臺灣於2006年公告手機為清潔隊應回收項目,協助民眾處理廢棄手機;2008年起,與手機品牌及販賣業者合作舉辦回收活動。然而,歐美多國早已立法明確規範手機回收責任。例如,美國各州制定電子廢棄物回收法,歐盟推行「廢電子電機設備指令」(WEEE),日本則有「廢舊小型電子產品等再資源化促進法」。 

儘管臺灣2022年的手機回收率提升至12%,創下新高,但仍有進步空間。資源循環署調查顯示,超過五成民眾將舊手機閒置在家,未進行回收。原因包括對回收點不熟悉、缺乏回收獎勵,以及擔憂個人資料外洩。國內超過五成民眾把舊手機閒置在家(圖 / 翻攝自台視新聞網)

為解決這些問題,資源循環署於2024年8月7日「應標示分類回收標誌之行動電話製造、輸入業範圍及其他應遵行事項」草案,計劃與手機品牌商及販賣業者舉行座談。過去,手機回收主要依賴宣導,鼓勵民眾主動回收;未來,將透過法制化手段,要求相關業者承擔回收責任,確保回收行動持續進行。要求手機製造、輸入及販賣業者負起回收責任(圖 / 翻攝自台視新聞網)

此外,資源循環署也期盼業者提升手機租賃、舊機買回或維修等循環服務的比例,藉此增加回收率。草案預計於2025年1月1日正式實施,目標在2026年達成15%的循環率。 

相關預告資料可參閱行政院公報資訊網(https://gov.tw/C6p

延伸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