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20至39歲的女性中有八成每日蔬菜攝取不足3份、七成每日水果攝取不足2份,而且進一步分析發現,這些人族群也有運動量不足、睡不夠和晚餐太晚吃等壞習慣,久而久之恐成為準便祕型腸躁症患者。
根據董氏基金會2013與2016年所做「身體快樂指數調查」,女性整體身體快樂指數分數為61.2分,較男性(65.1分)不快樂,而20-39歲女性身體快樂指數表現最差,不及格者超過一半。
其中在舒活力、美肌力的自評表現最差這些自認又累又變醜的女性常蔬果吃不夠、便祕、晚餐太晚吃、吃宵夜、睡眠不足、運動量不足,稱為「夜崩女」。這些生活型態與許多罹患腸躁症的高風險因子相符,長久下來都有可能讓「夜崩女」成為準便祕型腸躁症患者。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視鏡診斷與治療中心消化內科王彥博主治醫師建議,要改善便祕型腸躁症或慢性便祕,每日應至少攝取25-31克膳食纖維,而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與每日固定特定時間培養便意,皆有助於排便與舒緩便祕症狀。
王醫師建議,站在預防及舒緩腸道症狀的角度,應攝取足量蔬果,同時建議可選擇高膳食纖維以及低腹敏的蔬果,例如:木瓜、柑橘類、奇異果、草莓、番茄、百香果、火龍果、鳳梨、哈密瓜、蔓越莓、藍莓、覆盆子等。
董氏基金會莫雅淳營養師提醒,夜崩女應攝取足量蔬果、培養良好生活作息(三餐定時不熬夜)、避免吃宵夜。除了至少應攝取3份蔬菜、2份水果(每份蔬菜煮熟約為半碗大小,1份水果則大約是一顆拳頭,如:柳橙、奇異果等),也應避免高油高糖食物之攝取,因高油高糖食物與腸躁症罹患率呈正相關。
新聞來源:台灣英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