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全球新聞網 曾俐瑋/臺南採訪報導] 如今,想要訪問越南新住民童氏容並非易事,身為越語老師的她,從早到晚都行程滿檔,除了做志工、教課以外,她還經營「容娥南向百貨」,為臺、越之間的新南向交流築起橋梁。童氏容說,隨時充實好自己,時刻努力,即使身在異鄉,新住民也能斬獲新力量,實現自己的夢想。
因為緣分結識了家住臺南後壁的先生,童氏容結婚來臺,迄今已過19個年頭。她形容初來到臺灣時,感覺像被一片黑暗包圍,因為對任何事情都很生疏,過往的人生經驗都幫不上忙,身體健康也不太好,所以常常感到十分傷心。為了融入在臺生活,童氏容刻苦學習中文,但發現自己都聽不懂社區的阿公阿嬤說的話,她才知道原來在臺生活,可能還需要學臺語。
童氏容在臺生活一年後學會臺語,但僅僅學會語言溝通並不能滿足她學習的熱忱。「我都跟著我的孩子們一起上課,補足學歷。」童氏容笑著說,懷孕的時候她學習注音符號,之後也補足小學、國中、高中的學歷,專科、二技時她就讀南榮科技大學的觀光系、企管系。當時因為南榮科大離家近所以選讀,企管系並不是她最感興趣的科目,但學習的過程中她仍舊用心,才有了開設「容娥南向百貨」的契機。
「容娥南向百貨」是童氏容與新住民姊妹黎雪娥共同開設,與一般的東南亞百貨零售業不同,他們的主要客群鎖定在需要教材演示教學的東南亞語老師身上。童氏容說,用實體的東西來教學,肯定比老師在臺上抽象的說解令人印象深刻,因應教育部新課綱上路,許多新住民語的教師會需要各種文化教材:服飾、文物、紀念品、DIY素材,甚至書本等,這些異國文化的教材「容娥南向百貨」應有盡有,以越南、泰國、印尼、韓國的實體材料為大宗。且為了服務全臺有需要的客人,「容娥南向百貨」也提供網路販售服務。
「以前有夢也不敢做,學習給了我們力量,可以大膽逐夢。」開百貨店販賣母國的文物,是童氏容一部份的夢想,但她最大的夢想是什麼呢?「我媽媽是老師,所以從小就想要當老師。」在臺灣能當上越語老師,一開始的契機是擔任孩子的國小志工,學校便讓她試教幾句簡單的越南語,後來也有了移民署的「火炬計畫」,讓母語教學可以持續在校園裡紮根。
「一開始我能夠站在講臺上教學,真的讓我很感動、很珍惜。」童氏容說,她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夢想,所以在臺求學的過程中總是很勤勉,她相信唯有把自己都準備好了,夢想才會有開花結果的那一天。在學習的路途上,童氏容依舊精進,今年起她開始就讀臺灣首府大學的教育研究所,持續為自己的夢想準備拚搏。
如今的童氏容,在社區大學、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社團都有越南語教學的經驗,她上課時充滿自信又笑容可掬,不分年齡的學生都很喜愛她。她也很珍惜自己新住民的身分能夠發揮的功用,為學生們與母國的經貿往來搭橋鋪路。「學生請假沒來上課,我其實很高興,因為他們都飛去了我的母國,用學習到的越南語經商、交流。」童氏容看著教室中空蕩的位子,眼中充滿笑意。
在臺生活接近20個年頭的童氏容,除了欣喜自己的夢想逐漸成真以外,她總說很感謝這塊土地上有很多善意的人一路扶持著她走來,也感謝政府單位推動的各項政策,改善了新住民姊妹在臺生活的困境,相信未來的臺灣社會,新住民族群能跟大眾增加對彼此的了解與融合,共存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