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卓福安 談東南亞學生在台學習促進台灣學生拓展世界觀

卓福安(教育部國教署新住民語文教育輔導團核心增能課程研發委員) 圖/卓福安提供
卓福安(教育部國教署新住民語文教育輔導團核心增能課程研發委員) 圖/卓福安提供

卓福安(教育部國教署新住民語文教育輔導團核心增能課程研發委員)

談到東南亞境外生(含外籍生與僑生),人們經常談論的是要如何讓他們快速地融入台灣社會,盡快讓他們熟悉台灣的文化、語言,以克服生活及學習上的困難。本文打算從不同的觀點出發,從中文學習與大專課程之屬性,探討東南亞境外生來台就讀大學時所面對的困難,及境外生所具備的優勢。

東南亞境外生的學習挑戰為語言學習與專業知識的吸收,這兩者是一體兩面的。在台灣,授課語言與講義資料以中文為主,境外生由於學習中文的時間較短,通常只學了兩三年的中文,中文檢定符合教育部的規定就可申請來台就讀,在聽課時較為吃力,閱讀資料的速度也較慢,造成必須一邊學習中文,同時也必須透過中文學習專業知識之困境。就以現實中的例子來說,境外學生修讀專業科目如「漢語語言學」、「研究方法」或「教材教法」時,可以發現在正常的教學口語速度之下,境外生常有不能完全理解上課內容的情形; 一方面是因為中文是表意文字,聽到的語音難以跟文字連結起來,不知道聽到的語音訊息是什麼,理解上遇到許多困難,只能靠課後的輔導與複習,每一門課都要花很多時間,在複習時常遇到許多生字,又需一邊查字典以了解意義,閱讀一頁可能就需花上20分鐘的時間,在學習上需要很強的決心與毅力。另一方面是在學習專業知識時,語言是傳達專業知識的工具,學習者不能只了解語言的表面意義,例如要了解「情景交融」,除了必須了解「情」指的是人的心情與感受、「景」指的是景物之外,還必須了解兩者如何「交融」。

延伸閱讀:七國語言ATM進駐東協廣場 新住民用母語提款免煩惱

卓福安(教育部國教署新住民語文教育輔導團核心增能課程研發委員) 圖/卓福安提供

除了一般語言溝通之外,課程本身有其專業術語之應用,目前大學或華語中心所提供的每星期6 小時的華語課程,一般教的是生活溝通用語及文化知識,還欠缺因應大專學習所需之專業華語,如經濟學華語、數理華語、學術華語等專業華語教學,目前尚無法解決境外生的語言學習需求。

在授課語言方面則還存在一個迷思,認為以英語授課可以解決境外生的學習問題。然而東南亞乃由不同國家組成,境外生之英語能力也不盡相同,所以英語授課也不是一個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萬靈丹。為改善境外生在學習上的困難,除了加強其學習動機之外,增加其華語學習時數,加強專業華語的教學應該是可嘗試的作法。

延伸閱讀:疫情後的斷裂與重生:新住民的老年未來

卓福安(教育部國教署新住民語文教育輔導團核心增能課程研發委員) 圖/卓福安提供

以上所探討的是東南亞境外生在台灣學習所遇到的困難。然而,與本地生相比,東南亞境外生還是具有優勢的。

東南亞是一個快速崛起的市場,台灣需要多多了解東南亞的在地色彩才能獲得更豐富的商機。首先,東南亞境外生比本地生更了解東南亞,透過生活經驗與文化交流,互相學習,可以讓本地生超越文字資料之介紹,具體了解東南亞的各個面向,加強競爭力。以未來到印尼推廣台灣的華語教學為例,印尼境外生比台灣人更了解印尼的華文教育情況,其優勢有三:

一、印尼的資料幾乎完全是印尼文,台灣人要研究比較有障礙,對印尼境外生而言卻簡單得多。第二,語言教學不能只有教語言的詞彙、語法,還要了解文化,說話時才不會弄錯情境而得罪人。印尼境外生除了了解印尼文化,也對中華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也較了解印尼人學習華語時要的文化差異,可以清楚分析出印尼的華文教育的特色。第三、如要深入了解印尼之華語文教育政策,印尼境外生有能力透過印尼政府的文書資料進行探討,可以從第一手資料分析,讓台灣的研究者更了解印尼華文教育的歷史、政策的演變及特色等,這樣的論文對台灣的華語老師很有價值。

在台留學的東南亞境外生,即便其中文能力在開始時可能稍有不足,但在台灣的學習環境下,經過一段時間要達到通曉的程度並不難。除了通曉中文,境外生也同時精通母國文語言與文化,在當地有豐富人脈。如果在學習過程中,有專題或論文需要做問卷或訪談,除了運用當地的語言之外,還可以透過在地的人脈,訪問地方上的重要人士,這都是一般台灣本地生無法做到的,這是境外生優勢。 

在這非常需要國際化的時代,台灣可以透過了解境外學生(或新住民)的語言文化,以進一步地邁向世界,和世界接軌!

延伸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