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形禿(俗稱「鬼剃頭」)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當免疫系統錯誤攻擊正常毛囊時,導致頭髮以硬幣大小的圓形區域脫落,甚至影響眉毛、睫毛等全身毛髮。台灣研究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林頌然表示,嚴重患者可能出現全頭禿或全身禿,約 2% 人口在一生中經歷此疾病。
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圓形禿的實際患者可能高達 4-5 萬,因缺乏對疾病的了解,許多民眾錯失早期治療機會。圓形禿的病因與干擾素、白血球介素及 JAK 激酶的免疫迴圈過度活化有關。治療方法包括外用免疫調節劑、經皮致敏及系統性治療,但每種方式需依個人狀況調整。 治療圓形禿需要恆心 .(圖/Heho健康提供)
最新口服 JAK 抑制劑成為突破性療法,已獲美國 FDA 與台灣 TFDA 認可,並於今年在台灣上市,為廣泛性圓形禿患者提供新選擇。林頌然強調,圓形禿患者毛囊未被破壞,約 80% 有機會重新長出毛髮,但需注意可能反覆發作。 壓力也會造成落髮. (圖/Heho健康提供)
若懷疑患有圓形禿,應及早就醫,透過醫師診斷和制定個人化治療計劃,有效控制病情並提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