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還是台灣?錯認名字,卻開啟了真實的文化連結
Thailand 和 Taiwan,外國人常常搞混,或許是因為名字發音相似,或許是因為都在亞洲。但真正認識過後就會發現,這兩個地方不僅不同,更擁有各自的文化魅力。
而兩地間的交流,其實早已密不可分。根據調查,台灣是泰國人最嚮往的旅遊國家之一;而泰國也長年穩居台灣人最愛旅遊國家的排行榜前段班。在台泰兩地,更有超過15萬台灣華僑,以及無數來台定居的泰國新住民,與他們成長中的新二代。
他們不只是移民的孩子,更是文化的守火者與傳播者—正如程湘閑與程士滔這對姐弟,用實際行動架起了一座無形卻強韌的文化橋樑。
他們從「認同」出發,走出一條文化探索的驕傲之路
姐弟倆的母親來自泰國,父親則是語文專家,自小就在中英泰三語的環境中長大,這樣的成長背景,讓他們比同齡人更早意識到,「身分不是分裂,而是多元融合的力量」。
在父親程昭勳的協助與移民署「築夢計畫」的支持下,他們親赴泰國,學語言、體驗文化、參訪在地,一邊記錄旅程、一邊經營社群平台,打造屬於新二代的文化品牌與聲音。
回台後,他們更辦起實體分享會,不只帶來異國視角,也邀請母親章少玲現身講述自己來台後的生活,讓文化不只是聽說,而是看見、觸碰與感受。推廣泰國文化在台灣,已成為新二代的驕傲(圖/翻攝自新住民全球新聞網)
從琴聲到冰品,姐弟聯手讓文化真的「生活化」
這並不是程湘閑第一次把泰國文化帶進台灣。早在她五專時期,就參加了「新住民子女海外培力計畫」,遠赴泰國學習泰國揚琴,更用泰語介紹自己的家鄉高雄,展現十足自信。回國後,她還在國際移民嘉年華中登台演出,讓泰國音樂與台灣舞台交織出屬於她的青春篇章。
弟弟程士滔則將泰國傳統「搖搖冰」引進校園,親手製作、親自推廣,小學五年級便以流利的泰語勇奪新住民語文競賽特優獎。他們讓文化不只是表演,而是真正在生活中流動、在舌尖上被理解。
語言是他們的翅膀,文化是他們的根
在媽媽身上,他們學會了泰語;在爸爸的課堂,他們熟練了英語;在學校,他們掌握了中文。中英泰三語的優勢,不只是成績上的加分,更是文化理解的基礎。
他們知道自己的根來自不同地方,但他們也懂得:真正的力量,是能讓每個根都活得健康、向陽生長。正是這樣的自覺與行動力,讓他們成為新世代新住民子女的榜樣,讓世界看見「新二代」不只是身份,而是一種驕傲的代表。程湘閑(前排左二)、程士滔(最後排右一)首次嘗試把泰國文化帶進台灣,早在她就讀五專時期,就透過「新住民子女海外培力計畫」特別前往泰國學習泰國揚琴(圖/翻攝自新住民全球新聞網)
金句:「真正的力量,是能讓每個根都活得健康、向陽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