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於高雄義大世界,高掛著異國風格招牌,飄散出中東美食香氣。這是來臺十多年的新住民所開設的攤販「貝克的烏茲別克美食」,裡頭販售令人垂涎三尺的沙威瑪、手抓飯、和餡餅,料多實在又道地的佳餚征服了許多臺灣人的味蕾。
攤販老闆貝克(翻譯用: Bek)本名Adil,對學習中文有興趣的他在2009年來臺灣讀書,也在師大讀語言學校的過程中,因恩師的鼓勵而開拓了另一條道路,造就了今天把烏茲別克美味帶入臺灣的他。有著多彩人生的貝克不光是個攤販老闆,也是臺南「遠東香格里拉」和「義大皇家酒店」的御用廚師,曾擔任學校講師、烹飪老師,更是臺灣首位烏茲別克料理與食材顧問。
貝克曾擔任學校講師及烹飪老師。(圖/貝克授權提供)
延伸閱讀: 印度新住民李眉君「譯」出精采的人生故事
「因功夫片而愛上中文 來臺後一切都很新鮮」
「那時候雖然看不懂中文,但就是一直模仿寫寫看那是什麼東西。」說起對學習中文的熱忱,貝克提到他從小就對功夫電影很著迷,「李小龍」和「葉問」都是他童年的重要回憶。他也因為哥哥住在臺灣,藉由來臺旅行而認識臺灣,「覺得這裡環境不錯,然後剛好可以學中文,就留下來了。」
因為烏茲別克的第二個語言是俄語,所以貝克剛來臺灣時中英文都不會。回想當時的心情,他說「一開始當然會緊張和不習慣,可是因為馬上交了新的臺灣朋友,他們對我蠻好的,所以適應不是很難的。」
除了語言以外,臺灣的一切對他來說都很新鮮。當時的烏茲別克幾乎沒有摩托車,所以大量的摩托車在他眼中是一副奇景。他巧妙地形容來到科技較發達的臺灣,就像是從古代一瞬間穿越到現代般神奇,環境、交通、人事物的差異都很大。
「恩師們指導鼓勵 開拓人生新事業」
到臺灣後,貝克的第一個老師是哥哥的臺灣老婆Anita Lin,「她是我在臺灣最重要的老師還有媽媽,她讓我練習一天學完注音符號,也常幫我檢查作業。」他很慶幸在師大求學期間能遇到恩師,老師們不僅會額外花時間教導,面對好學的他常常提問,也總是耐心回答。
「我不到一學期就能學完一本課本了,而且程度比同學們更好,」貝克自信地說。語言學校畢業後,他在老師的建議下正式進入義守大學學習廚藝,也從一個愛煮各式食物來吃的男孩,成了能端上一桌好菜的專業的廚師。
延伸閱讀: 菲律賓新住民黃琦妮 用溫暖行動搭起台菲新住民溝通橋梁
「撐起創業的一片天」
「記得4年前第一天開業是聖誕節,那天天氣很好,生意也很好,當時真的很開心。」貝克在義大開設的攤販很快就回本,然而,他也遇上不少挫折。另一間同是在高雄的攤販因疫情的緣故而收攤,本來在師大一間餐廳,也因為店租高、入不敷出而停業。創業的路上,他從失敗中吸取許多寶貴的教訓,才能更了解他要的創業模式。
貝克在義大開設攤販。(圖/貝克授權提供)
現在,他在義大賣百元以內的烏茲別克美食,像是現烤香嫩的沙威瑪、手抓香料飯、和內有滿滿起司的雞肉和牛肉餡餅等,超值份量讓客人有飽足感。說起創業帶來的影響之一,就是少了自由,想安排旅遊都是個困難。雖然很辛苦,但他還是樂在其中,疫情期間還在網路上販售冷凍美食,希望能把烏茲別克的美味送到客人家裡,也能一點一滴撐起創業的一片天。
百元以內的烏茲別克美食。(圖/貝克授權提供)
「臺灣最美的風景 是善良的他們」
回憶起在臺灣的點滴,貝克說「我在這遇到過太多曾經很熱心幫助過我的人了。」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有兩位臺灣人,一個是貝克在學校餐廳工作時認識的阿姨,另一位是哥哥工作時認識的同事。
在義守大學餐廳工作時,有一位阿姨很照顧貝克,「我在那邊工作的每一天她都會帶水果啊什麼的來給我。」甚至到現在的每個夏天,阿姨還會寄送自己種的玉荷包荔枝,或是親送給貝克,讓貝克非常感動。
另一位是在貝克求學期間,藉由哥哥認識一位補助他學費的臺灣人。「那時候我工作也繳不出六萬塊的學費,他就很乾脆直接開支票給七萬塊。」儘管這位恩人說不用還錢,但心懷感激的貝克工作後還是還了這筆資金。這些都是貝克會謹記一輩子的恩情,善良的臺灣人也讓他深深愛上這片土地,他也正在努力申請臺灣的永久居留權,「這一路上有很多熱心的臺灣人幫助我,我希望能繼續待在臺灣!」
未來,貝克希望買大一點的房子,再用帶有烏茲別克文化的傢具布置,就像一個小型文化中心兼餐廳一樣。「如果你想了解烏茲別克的文化,吃烏茲別克的道地美食,或是你想去烏茲別克旅行,我都歡迎你們以後來我家。」
貝克希望未來可以買一間大房子,邀請大家到家裡享受美食。(圖/貝克授權提供)
貝克冀望大家吃到食物時,就能更認識烏茲別克,以後也會融入更多中東和印度美食到自己的菜單中。當他被問到往後自己能帶給大家什麼,他瀟灑地說「不只是烏茲別克的食物吧,就是貝克的食物。」
歡迎讀者一起追蹤貝克的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