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強求作為100分的父母,只協助孩子尋找他的夢想

不強求作為100分的父母,只協助孩子尋找他的夢想

Kenny和媽媽在印尼國旗一起拍照。

我是Yenny Ferryanto/馮燕妮,出生於印尼(北加里曼丹省)塔拉卡恩市(kota Tarakan)。從在母國求學、來台灣留學、在台灣中小企業上班一直到結婚生小孩,不斷面臨文化適應的考驗。故事從我在印尼求學過程開始說起。要成為印尼國民一定要選擇宗教信仰,印尼的身份證有一個宗教(agama)的欄位。政府認定的宗教信仰有6種(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及儒教)。憲法保障國民自由選擇宗教信仰的權利。印尼人的思想觀念與宗教信仰的有著緊密的關係,例如:從幼稚園到大學以上都有宗教課程。這方面就與臺灣的教育環境差異很大。從幼稚園開始,我先接觸到是伊斯蘭宗教課。後來就讀國立小學,班上大概有40位穆斯林同學,我的家人幫我安排佛教課程,因此必須跟另外4位同學拎著書包離開教室在不同的時段去上佛教的課讓我印象深刻。當時就讓我體會生活環境充滿各種宗教與文化。

中學時期父母安排我去唸天主教的學校,他們認為有修女及牧師的學校管教非常嚴格,能避免我在青少年時期學壞。每星期五我們在上課時間做禮拜,教會就設立在我們的學校。這讓我感受到很大的壓力,因為我必須面對不同宗教文化,又必須重新建立人際關係,同儕霸凌與互相較勁的氣氛時有所聞。中學畢業後我就到千里之外的印尼第二大城泗水就讀泗水市立高中,這是一所基督教學校。大家能想像我必須同時面對城鄉差距的學校氣氛,還有來自各省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學相處模式嗎?

Kenny從小熟悉的印尼語。

回想我成長的過程一直不斷的在更換朋友圈、環境、宗教及文化,我是如何走到現在?在茫然的時候我會問自己這個問題。一路走來面對多次同學的排擠,環境適應不良,導致缺乏自信心。在這樣的情況下迫使我找出探索自己並尋找解答的模式。過程中我常體悟到「啊!原來答案就在書本裡,以及有智慧的長輩身上,如果我能早點認識他們該有多好。」於是在每次心靈成長之後就會想儘早傳承給孩子,增加他對自己的認識與內心的平靜。我覺得「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非常重要。從懷孕開始我就閱讀如何陪伴孩子成長的書籍並回想自己成長的經驗。我歸納了幾個孩子需要培養的能力:1.情緒管理的能力:讓孩子認識情緒有哪幾種,允許他生氣但不能做傷害自己及他人的行為。辨識自己的情緒非常重要,因為只有清楚自己的個性與原則才能有好的人際關係。2.多國語言的能力:語言是一把開啟知識及認識不同文化的鑰匙。回想起我能成為教育部培訓教學支援人員的印尼語講師,以及參與編審108年新課綱印尼語教科書,是因為我兼具印尼語及中文能力才能勝任那麼重要的任務。在懷孕的時候,我就讓Kenny(我的小孩)聽印尼語,英語,華語,古典音樂等等。目前他三歲多,偶而就會唱起印尼,英文,台語,中文兒歌,讓我非常開心。在Kenny不會說話的時候,跟他對話就像是我在自言自語的說印尼語,漸漸他開始能說出幾個印尼單字,哼起印尼兒歌旋律的時候讓我好有成就感。我體會到「堅持做對的事情,有耐心等待是非常重要的」。3.多讓孩子動手體驗有助於加深學到的知識、提升學習樂趣、發掘他的興趣以及激發積極思考各種解決問題的可能性,這種能力呼應108年度新課綱以素養導向的學習方式:「在學校所學的知識應該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上的問題」。學習目標要以:知識(在家裡、學校、社會)所學到的知識;技能(把知識應用在生活上);態度(把學到的知識,能力發揮在社會上成為有品德的國民)。

未來還要培養孩子有文化智商(Cultural Quotient,CQ),也就是適應各種文化的能力。除了教孩子辨識自己的情緒,有能力和壓力共處,面對挫折的恢復力。還要不斷的和孩子分享尋找生活的意義,明白每一步學習都是為了夢想邁進。最後送給大家我最近學到的觀念「幸福來自:學習獨處,和自己內心對話;結交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打開自己的眼界,心就會開朗」。

 

Kenny和爸爸,第一次到印尼體驗(batik)蠟染服。

 

作家 Yenny Ferryanto/馮燕妮

專欄其他語言翻譯

英文

越文

泰文

印尼文

Kenny從小熟悉的印尼語。

Kenny去逛印尼菜市場,也能認識新朋友。

Kenny和媽媽在印尼國旗一起拍照。

Kenny和爸爸,第一次到印尼體驗(batik)蠟染服。

熱門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