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新住民張家安拍攝紀錄片《崎嶇之路》

張家安與節目主持人合影  圖/張家安提供
張家安與節目主持人合影 圖/張家安提供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編輯/蕭惟仁

與IC之音FM97.5【新生報到-我們在台灣】合作,推出一系列精采的新住民在臺灣的故事,本集節目邀請香港新住民二代-張家安。張家安目前為竹科工程師,同時也研究所在職專班進修,長期關注新竹在地議題,更參與紀錄片拍攝。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也將本集節目編撰成中文、英文、越南文、泰文及印尼文等5種語系,向讀者分享張家安的童年回憶以及移民台灣後的心路歷程。

張家安10歲時因父親工作的關係,舉家移民到台灣。從小在香港長大的張家安並不會說華語,小學四年級來台灣後才開始學注音符號,常因口音的關係及語言的隔閡而被同學嘲笑與排擠,這也間接讓她想要更了解台灣的文化,萌生了想要成為比台灣人更台灣人的念頭。

延伸閱讀:緬甸新住民楊萬利 創立「Mingalar par」帶領大家逛緬甸街

張家安拍攝的紀錄片《崎嶇之路》。圖/翻攝於YouTube

回憶起童年,張家安住在香港新界的沙田,比起香港本島,沙田就像舒適的郊區。每逢中秋節時,家家戶戶的小朋友都會用裝月餅的鐵盒來燒臘燭,然後一同欣賞在鐵盒裡燃起的火焰,這個活動稱為「褒蠟」,即使有安全的疑慮,但小朋友們還是會聚在一起偷偷玩。後來張家安在整理相簿時,意外發現某一年她在「褒蠟」的時候,父母還拿著相機從旁紀錄,也因此留下珍貴的照片。

張家安還記得剛到台灣的第一天覺得一切都很新奇,東西也很好吃,但到了夜裡想到這輩子可能都再也見不到香港的同學,不禁躲在棉被裡偷哭。也因為與香港的其他親戚長年分隔兩地,讓她最痛苦的是接到親戚過世的惡耗,為此她也不禁感嘆,如果家族的親戚們都住台灣的話,就不會永遠都趕不上見最後一面。

延伸閱讀:「南洋台灣姊妹會」發揮新女力 扎根寶島、提倡多元平權

10歲時從香港移民來台灣的張家安。圖/張家安提供

對於張家安最關注的大崎村遷村議題,每次在採訪大崎村村民時,看著匆匆打包的村民,總會想起小時候經常搬家的自己,她能夠體會那種離開長期適應的環境去另一個陌生地方重新開始的感受,所以她很珍惜現在的一切,她的母親也說要把新竹當成自己的家,因為他們終於能在一個地方落地生根。

對於未來,張家安想在完成碩士論文後將其出版成書,也希望她拍攝的紀錄片《崎嶇之路》能在獨立書店巡迴放映,讓更多人了解大崎村遷村的議題,以及探討科技要如何和地方文化共存。

延伸閱讀:逾期外來人士現身輕罰 移民署協助你(妳)回家

熱門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