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全球新聞網】印尼新住民邱喜春及泰國新住民陳瑪莉目前擔任移民署的通譯,也參與移民署的通譯人員訓練課程,語參加訓練的學員分享自己擔任通譯的過程與經驗。
「唯有專業客觀的翻譯才能幫助他人!」印尼新住民邱喜春及泰國新住民陳瑪莉時常這樣警惕自己。外國人在陌生環境中遇見新住民通譯宛如一陣及時雨,許多新住民抱持回饋社會的心情,更願意付出培育下一代學習母語教學工作。
陳瑪莉在移民署「文化談新事」Podcast聊到,自己曾遇到「積極發表意見」的學生,不惜打斷老師上課也想分享他在泰國的所見所聞,面對這樣「踴躍」的學生也曾讓她「一個頭兩個大」,但後來漸漸了解,適度給予學生表演和分享的舞台,才能使學生更投入課程當中。
移民署Podcast「文化談新事」。圖/移民署提供
當老師則是邱喜春一輩子的夢想,「感謝台灣讓我圓夢。」邱喜春表示,很慶幸當初自己參加移民署辦理的師資培訓計畫,讓她有機會和大家一起編撰母語學習教材,一圓兒時教師夢。談到通譯的甘苦談,邱喜春指出,即時口譯需要高度集中力與專業能力,不同領域都要涉獵,其中「司法通譯」領域是她認為最具挑戰性的工作,因為無論犯罪被害人的情況有多令人鼻酸,也只能壓抑情緒、遵循通譯倫理規範轉化成精確的譯文,任何誤差都將影響他人命運。
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台北市服務站主任蘇慧雯表示,語言是人們溝通的橋樑,為突破語言隔閡,移民署各地服務站也請有新住民姊妹擔任通譯志工,協助前來洽公的外國朋友。
移民署「文化談新事」Podcast 請再以下平台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