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的垃圾分類文化讓新加坡人大讚環保意識提高

丹丹與小薈分享台灣與新加坡兩地生活差異。(圖/丹丹與小薈授權提供)
丹丹與小薈分享台灣與新加坡兩地生活差異。(圖/丹丹與小薈授權提供)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編輯/徐如奕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新加坡人小薈與台灣人丹丹在YouTube開設「丹丹與小薈」頻道,介紹台灣與新加坡的風俗民情、生活文化、價值觀還有食物差異給觀眾。小薈是在2014年時與朋友來台灣旅遊跨年,因為共同朋友認識了現在的另一半丹丹,小薈目前是在線上教中文的老師,丹丹是重訓教練。本集「新住民看台灣」單元,丹丹與小薈以自身經驗分享,帶讀者了解台灣與新加坡的生活差異。

延伸閱讀:馬來西亞YouTuber FiFi分享 馬來西亞與台灣的工作差別

在新加坡大樓裡設有垃圾專用管道,每個住戶在家裡丟垃圾,垃圾會通往一樓的垃圾集中區。(圖/丹丹與小薈授權提供)在新加坡大樓裡設有垃圾專用管道,每個住戶在家裡丟垃圾,垃圾會通往一樓的垃圾集中區。(圖/丹丹與小薈授權提供)

小薈先前都是以旅遊為目的來到台灣玩,她搬到台灣定居,真正深入台灣生活後,發現有一些生活的細節讓她覺得與新加坡不同,需要花點時間才能適應。

小薈觀察到台灣不是每個路口都有行人專用紅綠燈,所以剛來台灣時有點混亂,後來發現過馬路時可以看駕駛的紅綠燈判斷是否可以通行。小薈也表示在台灣,騎樓高低不均,走路若不注意會踩空、跌倒,小薈就曾因邊走路邊低頭滑手機而跌倒過,這也讓她養成走路不滑手機的習慣。

延伸閱讀:瑞典YouTuber介紹台灣新聞 讚台灣防疫

再來小薈表示台灣與新加坡的家庭垃圾處理方式不同,在台灣,丟垃圾時大多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社區大樓裡有專門的垃圾集中區,住戶要將垃圾拿到集中區放,另一種是等垃圾車來自己拿去丟;小薈分享在新加坡時,住的大樓裡設有垃圾專用管道,每個住戶從家裡的專用管道就可以丟垃圾,垃圾會通往一樓的垃圾集中區。另外台灣的垃圾分類也做的很確實,不僅是紙類、瓶罐要回收,連廚餘也要細心的分開回收,這也讓小薈處理垃圾回收的能力變好,笑說台灣人丹丹會來問她怎麼處理。

小薈表示來台灣後,雖然生活上有不適應的地方,但因為台灣的垃圾分類文化讓自己的環保意識提高、也養成走路不滑手機的習慣,大讚是好的改變。

更多其他影片、生活相關請追蹤: 丹丹與小薈YouTubeFBIG

我想要留言

熱門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