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你說Listener】身為新住民二代,我跟大家沒有不一樣——身分認同的道路上我不孤單

莊寓羢(右一)與菲律賓親友感情好   圖片:莊寓羢提供
莊寓羢(右一)與菲律賓親友感情好 圖片:莊寓羢提供

本網與【Listener聽你說】合作,推出由新住民二代親自執筆的自我認同或家族故事,透過他們的自我剖析,讓不同文化間的對話更為深刻與共融。【Listener聽你說】是一個免費提供新二代、新移民,關於法律及公共衛生諮詢之NGO平台。

本篇文章「身為新住民二代,我跟大家沒有不一樣——身分認同的道路上我不孤單」由作者莊寓羢撰寫。【新住民全球新聞網】也將本篇內容編撰成中文、英文、越南文、泰文及印尼文等5種語系。 

作者:莊寓羢(Jessica Chuang)

|曾經害怕說出自己為新住民子女

在我的童年時光,曾因為害怕別人的異樣眼光而不敢承認自己是混血兒。還記得國中時,同學們常用「阿勞」來稱呼外籍移工,特別是來自東南亞的。在同學們的談論中,常聽到他們對於新住民的看法:香水很濃、講話很大聲、皮膚黑等。有時和母親的一群菲律賓朋友出去玩,會因跟他們所說的語言不同,或是他們與台灣人相異的面孔而受到他人注視,儘管這些眼神不是惡意的,但還是讓我覺得不太自在。

我也發現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比起東南亞族群,對於歐美文化抱有相對崇尚的態度,會覺得他們優於一等。在這個環境下,讓我不禁困惑,是不是隱藏自己混血兒的身分,才不會受到其他人的關注與看待。

 

莊寓羢(中)帶著菲律賓親友到淡水遊玩 圖片:莊寓羢提供

|回到隱藏版的HOMETOWN

回想上次回菲律賓已是六年前的事。國中畢業時,曾和母親一起回到屬於她的家鄉。看到那邊的親戚,才發覺自己跟他們很陌生,聽不懂他們的語言,也不了解他們的文化,顯得自己格格不入。

去了一趟菲律賓後,才發現他們的個性樂天、很容易滿足,和大家印象中「他們很可怕的形象」有所差別。最有印象的是,母親回菲律賓前,寄了一大箱生活用品。包裹送達的當天早上,所有親戚帶著小孩圍成一個圈,彷彿在開箱一個大禮。當看到拿出寫著自己名字的包裹時,他們便迫不急待想要拆開,儘管對我來說是很平凡的一件T-shirt,卻也可以看到他們滿足的笑容。

 

莊寓羢(右一)的菲律賓親友要回國時,她特別起早前往機場相送 圖片:莊寓羢提供

|身分認同

每當其他人問起:「你會講菲律賓話嗎?」我總是很心虛地搖搖頭,對菲律賓文化的瞭解也僅止於母親平常的生活習慣。雖然有無數次學習tagalog(他加祿語,為菲律賓的官方語言)的行動,但總是半途而廢,回想起來,不禁感到可惜。

因此,我不斷告訴自己,「身為混血兒是很特別的、應該要更有自信。」,隨著年紀的增長,遇見了許多和我一樣是新住民的二代後,才逐漸建立身分認同。

|把握自己獨特的優勢

升上大學參與了各種課程及活動之後,更意識到自己應該把握獨特的優勢,不過也才發現很多人多是透過報章雜誌或新聞媒體來認識新住民,但這些管道及資訊真的只是冰山一角,甚至很可能建立負面的刻板印象。因此,我希望可以透過微小的行動,從自己身邊的朋友做起,為新住民這個議題創造更多話題與關注。

自己近期也正積極學習Tagalog,在學習過程中也會想更進一步了解菲律賓的文化及美食。學習菲律賓語後,我也試著和母親對話,發現她對於我主動學習這件事感到訝異,於是主動和我分享更多不同的文化。開始行動並持續做這件事後,除了增進自己的外語能力,也漸漸消除與母親之間的文化隔閡。

作者:莊寓羢(Jessica Chuang)

出生年次:2002年

就讀學校: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系(三年級)

熱門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