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福建的新住民陳珊玲,在106年透過「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進入了台南市西港區檨林社區發展協會的藺草工坊團隊。後來因表現優秀而成為正式員工,陳珊玲設計出的許多廣受好評的包包款式,即便製作過程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和心力,但從工作獲得的成就感,讓她忘卻了過程的辛苦。
延伸閱讀:新住民團體重視培力 將資源帶進偏鄉
透過工作所獲得的成就感,讓陳珊玲忘卻過程的辛苦。圖/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提供
台南市西港區檨林社區發展協會為幫助社區的婦女和中高齡失業人口,申請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並成立藺草工坊,以「製蓆工廠遇見社區媽媽」為主題推行在地產業發展,藉由社區媽媽手作價值,使用天然材質無添加物,製作出貼近現代人需求的藺草包、藺草飲料提袋、藺草收納籃等日常生活用品,希望能為環保盡一份心。
而在「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人力及資源挹注下,協會培育社區媽媽們成為內部設計師,建置商品履歷,在每個藺草包車縫上生產設計者的姓名與製作工時,陸續增加其美學素養與訓練其工藝技能,進而持續發展社區特色產業,包括各式藺草小物,小至零錢包、餐具袋,大到依24節氣設計配色的「節氣包」,充分展現了工藝師們的企圖心及設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