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孩子的叛逆期!掌握3招溝通術,讓親子關係更和諧
當孩子逐漸長大,擁有更多自己想法的同時,也讓父母發現,原本乖巧的小天使似乎不再那麼「聽話」。無論父母怎麼說,總是遇到「講不聽」的情況,親子溝通變得更加挑戰。面對這樣的變化,其實不是孩子不願意聽,而是溝通方式需要調整。掌握正確的說話術,不僅能夠讓孩子更加理解,也能促進他們自主思考和行動。家長們必學的 3 招說話術,讓孩子學會自動自發 (圖/Heho授權提供)兼顧情緒的指令更有效 當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無論是玩得正開心,還是情緒波動較大,直接下達指令往往會被忽略或反抗。這時候,爸爸媽媽不妨換個方式,先體察孩子的情緒,再給出引導性的指令。以孩子的感受為出發點,不僅能讓孩子感到被理解,也能減少衝突,讓他們更願意合作。 例如:「跳床很有趣吧?但是我知道有個更安全、更好玩的地方可以跳!」這樣的說法能讓孩子感到被尊重,同時也達到你想要的結果。 「可以」比「不可以」更具效果 孩子的世界天真無邪,對於外界的指令,他們往往更容易接受正向表達。如果總是告訴他們「不可以」,孩子只會感到限制重重,反而會失去行動的方向。不妨多使用「可以」的語句,清楚指引他們該怎麼做,孩子理解得更快,也能更有效地配合。 例如,當孩子看到水坑想跳時,與其說「不要踩水坑」,不如換成「遇到水坑要跨過去」,這樣能幫助孩子更快抓住行為的重點,並自然地跟隨指令行動。 給孩子自主選擇的空間 當孩子進入3歲左右,開始發展自我意識,這個時期的他們渴望掌控自己的行動,並拒絕接受強硬的命令。面對這樣的情況,與其命令孩子,不如給他們自主選擇的機會。透過選擇,他們不僅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也會對自己的決定更加負責任。 例如,如果希望孩子收拾玩具,與其說「收玩具好不好?」容易被忽略或反抗,不如說「你想自己收好,還是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這樣的選擇能讓孩子感到自己有決定權,行動也會更積極。 良好的親子溝通是教育的基石 學會這3招說話術,父母就能更輕鬆地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減少不必要的衝突。同時,孩子也能在這過程中發展自律與自我管理的能力,促進自主行動。最重要的是,透過這樣的溝通方式,親子之間的關係會更加融洽,孩子的情緒也能獲得更好的調整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