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失智者的幸福守護有妙招!

失智「四大幸福」 共創友善台灣(圖 / 翻攝自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
失智「四大幸福」 共創友善台灣(圖 / 翻攝自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中文編輯群

國民健康署推動失智友善社區已進入第七年,持續與地方政府及民間合作,積極營造失智友善環境。為響應2024年國際失智症月,健康署推出歷時4890小時拍攝的失智友善紀錄影片,展示各地的創意與台灣獨特的生活文化,強調失智友善社區的重要性。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調查,113年台灣65歲以上的失智症人口約有35萬人,預計到120年將增至47萬人。隨著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社區內的失智長者人數不斷攀升,如何預防失智及營造友善社區已成為社會共同面對的重要議題。失智症十大警訊(圖 / 翻攝自國民健康署網站)

國民健康署推廣「多動腦、多運動、均衡飲食、多社會參與、維持健康體位」等預防策略,並提醒民眾應及早評估與診斷健康問題。根據112年民意調查,超過七成民眾對失智症有正確認識。健康署署長吳昭軍表示:「若國人能夠及時診斷與預防失智症,不僅能延緩病情,還能促進社會對失智者的理解與包容,讓他們能夠尊嚴地生活。」

為展現失智友善社區的成果,國民健康署推出四大主題的紀錄影片:「台灣味的幸福」、「便利的幸福」、「跨越邊界的幸福」及「共伴的幸福」。影片中展現了台灣布袋戲、傳統菜市場、柑仔店等地方特色,還有藥局、便利商店等作為失智友善前哨站的具體實踐。此外,無邊界校園、藝文展館、動物園等多元場域也加入了失智友善的行列,展現了台灣社會在支持失智者方面的努力。

國民健康署強調,失智不等於失能,並鼓勵失智者發揮所長,參與社會活動。影片中,瑞智憶學苑的長者學員透過布袋戲表演,再現了失智者的能力與活力,同時也展示了兒童與長者間的跨世代互動。健康署期望社會各界能夠持續關懷與支持失智者,共同推動失智友善環境,打造幸福台灣。

相關資訊

延伸新聞

我想要留言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