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邁的獨特風情和慢活步調,近幾十年成為觀光熱點。有一群清邁的年輕人,想讓旅客看到觀光點之外的清邁,致力於推廣在地體驗,實踐「取之於清邁,用之於清邁」的精神。
中央社報導,說到清邁旅遊,很多人會想到大象園區,騎大象、餵食大象是許多觀光客特別喜歡體驗的異國風情。但近年來保護動物的意識興起,大象不該是被人類騎來玩的動物,也不該被人類拿來賺錢。而且清邁的獨特風情,絕對不僅止於騎大象、橫渡叢林。
有一群泰國的年輕人,希望讓觀光客看到不一樣且在地的清邁,因此用自己的方式,介紹他們眼中真正的人文清邁。
赤足咖啡(Bare Foot Cafe)的創辦人莎堤達(Sathita Salabsang)大學學的是英語文學,但畢業後她決定回歸家鄉,開起咖啡館。
莎堤達的目標不只是開咖啡館,而是要和在地連結、幫助在地農民。赤足咖啡到目前已經進入第5年,莎堤達從不會做菜、自己慢慢上網搜尋食譜開始,到現在已經可以開課教學生做菜。
英語文學和咖啡館看似是不相關的兩個領域,但莎堤達認為「都是在說故事」,差別在於一個是用語言說故事,一個是「用食物說故事」,莎堤達說:「如果要說故事的話,我選擇用食物說出在地清邁的動人故事。」
赤足咖啡的食材來自於清邁在地5到6名有機耕種的農夫,每週送來的食材都不一樣。或者莎堤達會到當地農夫市集尋找食材,用在咖啡館內的餐點,也用在廚藝教室。
赤足咖啡的廚藝教室菜單看起來是歐美菜餚,例如起司或番茄義大利麵;但用的是清邁在地食材,如起司、鴨蛋和香料。兩相碰撞下,成為了時下流行、具有泰式風情的融合料理。這種融合感,就像莎堤達這樣的年輕人一樣,用新的方式,呈現泰國在地的那一面。
奇提布(Kitiphot Udomsrirat)也是在地清邁人,他對自己的家鄉有深厚的感情,看到許多人到清邁旅遊只是騎大象、玩飛鏢、購物,或是到刻意營造出來的民俗體驗村,在他看來那就只是「人類動物園」,一點也不真實。
奇提布因此約在2年多前投入在地旅遊嚮導的工作,希望藉此讓外國人看到清邁真實的一面,他認為「許多在地社區才是清邁的真正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