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親子教養

幼兒說話好直白?專家提供 6 大引導技巧

 小朋友「有話直說」的特點時常讓大人無法招架,且經常發生在學齡前孩子(3、4 歲)身上。(圖 / Heho授權提供)
小朋友「有話直說」的特點時常讓大人無法招架,且經常發生在學齡前孩子(3、4 歲)身上。(圖 / Heho授權提供)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中文編輯群

小朋友的單純和童言無忌常讓大人會心一笑,但當孩子對著陌生人直言「你好醜」、「你的肚子好大」時,常讓父母感到無比尷尬。面對孩子無法分辨場合的「有話直說」,父母應如何引導、協助孩子學習得體表達?美國早期兒童教育專家 Susan Verwys 指出,3、4 歲的幼兒多數無法辨別說話場合,因此出現「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的情況屬正常現象,但這種行為是可以透過引導與訓練逐漸改善。以下 6 個方法供家長參考。

引導孩子「同理」他人感受

面對孩子言詞過於直白的情況時,可試著用提問方式幫助孩子換位思考,例如:「如果有人說你好醜,你會覺得怎麼樣?」、「聽到別人這樣說你,開心還是難過?」透過這樣的引導,讓孩子理解自己說話的方式可能會讓他人感到不舒服,進而學習同理心。

引導孩子換句話說

父母可與孩子一起練習不同的表達方式,提供多種說法供選擇,例如「你覺得哪一句話聽起來比較舒服?」幫助孩子理解語言的溫柔性與適當性。每當遇上類似情境時,便可藉機與孩子反覆練習。

約定「私下再告訴爸媽」

與孩子約定,當他看到他人行為不妥、外貌特徵與自己不同時,先暫時把想說的話留在心中,等到回家或私下與父母獨處時再說出來,避免當眾評論他人。

善用「機會教育」

小朋友的好奇心旺盛,當看到陌生人或新奇事物時,容易當下說出感想。父母可利用這些機會教育孩子了解世界的多樣性,例如不同的膚色、髮型、服飾等,並輔以圖片或影片,讓孩子理解差異並學習尊重。

切勿當眾訓斥或責罵

孩子的直言多數是就自己所見的事實做出反應,而非有意冒犯。然而,若父母因擔心尷尬或怕對方生氣而立刻責備孩子,容易讓孩子誤以為「說實話是錯的」,從而扭曲認知、失去自信。理想做法是父母當下不要生氣,先代替孩子向對方致歉,並於事後向孩子解釋其言語不妥之處。

以身作則、做好言行教導

父母是孩子的行為典範,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孩子皆會模仿學習。因此,父母應多使用正向言語,減少負面批評,透過言教與身教的潛移默化,幫助孩子建立適當的語言表達模式。爸媽可與孩子一起練習不同的表達方式,並且提出多種說法讓孩子思考。(圖/取自網路)

學齡前兒童因為發展階段的關係,無法分辨說話場合,但透過父母耐心引導、反覆練習,孩子將逐漸學會得體的表達方式,減少不必要的尷尬。家長可多利用親子共讀、日常對話等機會,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與情緒管理技巧,為未來的社交與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文章出自來源:媽媽寶寶

延伸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