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臺灣每天有7人死於乳癌 尤其這類患者普遍腫瘤較大、惡性度高、易轉移

臺灣每天有7人死於乳癌 尤其這類患者普遍腫瘤較大、惡性度高、易轉移

乳癌長年佔據台灣女性好發癌症之首,且每年超過三成的新診斷個案為低於50歲的「年輕型乳癌」,其實乳癌5年存活率高達90%,但仍有近3成癌友恐面臨復發或轉移。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呼籲乳癌病友面對復發時,應鼓起勇氣,適時「停」下腳步、聆「聽」專業醫師建議,才可以「看」見更多美好風景!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黃淑芳理事長表示,隨著社會風氣的轉變,女性投注於工作與社會的比重增加,許多職業女性除了因忙碌忽視自身的健康外,加上晚婚晚生育以及未生育女性增加,也使得年輕乳癌逐年上升。而其中青壯年的癌友面對職場、育兒、照顧長輩等壓力,也比年長的族群相對更複雜。

以年輕型乳癌病友為主的「花漾女孩GOGOGO」社團潘怡伶創辦人也補充說明,多數的年輕癌友,不僅承受身體的病痛外,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負擔與多方面的衝擊,如:治療的掉髮造成外觀改變、擔心生育能力會因治療而降低,進一步導致與異性交往上的障礙,甚至已婚者與另一伴或家人產生衝突及關係變質,都是年輕癌友產生焦慮、造成徬徨的主要原因。

41歲轉移性乳癌病友-波麗露露在2016年剛生完家中二寶,重返職場不到1年竟確診乳癌第二期,歷經局部切除手術和多次標靶藥物治療,原以為人生終於可以從「乳癌」畢業的露露,卻在2019年不時感到後背肌肉拉傷般的疼痛,11月回診追蹤時,檢查出第一大肋骨、脊椎與肺部的乳癌轉移病灶,且腦中有4.33公分的大腫瘤。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暨臺北榮民總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曾令民醫師表示,根據臨床研究發現,年輕型乳癌普遍具有,腫瘤較大、惡性度高、增生力活躍且易轉移,以及不易早期察覺等特性,特別是35歲以下的極年輕乳癌患者。儘管經早期篩檢及適當治療後的五年存活率已有大幅改善,整體存活率可高達90%,然而仍有近3成癌友仍可能面臨晚期復發或轉移性乳癌。

曾令民醫師表示,隨著醫學科技的演進,近2年在各亞型乳癌的治療上都有很顯著的進步,已邁入精準治療時代,當乳癌不幸復發或轉移時,包含化學治療、抗荷爾蒙治療、卵巢抑制、標靶治療、基因檢測與免疫療法,皆可依據不同乳癌型態量身打造不同的治療方針,助力病友與『癌』和平共存。

 

今年,曾經走過乳癌衝擊的台灣知名導演-王小棣攜手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年輕型乳癌社團「花漾女孩GOGOGO」、台灣諾華股份有限公司,於國際乳癌關懷月發布首支乳癌關懷微電影【小豬撲滿計畫】,細膩闡述青壯年患者面對癌症復發或轉移後的真實感受與生活衝擊,溫柔喊話年輕癌友「面對『乳癌』不要怕,擁抱希望不嫌晚!」。

【小豬撲滿計畫】以年輕癌友真實心聲改編,呈現出癌友面對失而復得的人生,回歸到汲汲營營的生活與職場當中,卻因為罹病後對於經濟的不安全感,而無形中導致家庭關係緊蹦,直到再次面對疾病的反撲才回首發現忽視了最珍貴的東西!王小棣導演以自身經歷分享,癌症的發生其實是對生活態度的提醒,「與癌共存」是癌友一輩子必修的功課,更溫柔喊話癌友「面對『乳癌』不要怕!小豬撲滿裡最珍貴的儲存,應該是健康有愛的每一天」。

 

新聞來源:台灣英文新聞

照片來源:TN

我想要留言

熱門新聞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icon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