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孩子發燒都得送醫嗎?家長謹記發燒就醫 3 時機,退燒處理不慌亂

當孩子開始發燒時,家長應先理解孩子的體溫變化和正確的退燒處置方法,才是關鍵。 (圖/Heho健康 提供)
當孩子開始發燒時,家長應先理解孩子的體溫變化和正確的退燒處置方法,才是關鍵。 (圖/Heho健康 提供)

嬰幼兒的健康一直是家長最關心的話題之一。無論在什麼季節,感冒似乎總是伴隨著發燒而來。當孩子開始發燒時,家長的焦慮往往會隨之升高。然而,理解孩子的體溫變化和正確的退燒處置方法才是關鍵。

孩子的體溫範圍及變化

每個孩子的體溫都有些微差異。家長平時就應該熟悉自己孩子的體溫範圍。一般來說,人體的體溫在早上較低,而下午會略高,有時甚至會相差1至2℃。儘管如此,正常的體溫範圍通常在36.5℃到37.5℃之間。

早晨發燒的特殊意義

下午時段的體溫通常會比早上稍高,這並不一定意味著發燒。然而,如果孩子在早上就出現發燒,這可能意味著此次感染的免疫反應較強,家長需要特別注意這種情況。 

 孩子發燒過程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需要不同的處理方式。(圖/Heho健康 提供)

發燒程度與疾病嚴重度的關係

孩子的體溫升高並不總是嚴重問題的信號。有些孩子天生體溫偏高,尤其是那些扁桃腺較大的孩子,遇到病毒感染時,他們的免疫系統會反應強烈,即使只是輕微的感冒或扁桃腺炎也會引發高燒,甚至達到40℃。因此,高燒本身並不一定代表疾病的嚴重性。

發燒進程及其處理方法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資料,發燒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需要不同的處理方式。了解這些階段,有助於家長在孩子發燒時做出正確的應對。

  1. 發冷期:這一階段,孩子的身體正在啟動免疫系統,體溫會上升且感覺冷。此時,不建議使用退燒藥或冰枕,因為這樣可能會引起更高的發燒。
  2. 發熱期:在這個階段,免疫系統開始對抗病菌,孩子的體溫可能會升高至39℃以上。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多喝水,以防止脫水。除非體溫超過39℃,否則不需要特別處理退燒。
  3. 散熱期:當身體開始降溫時,孩子會出現大量出汗。這時應繼續補充水分,但不要使用退燒藥,避免身體溫度過低導致失溫。

 當孩子中心體溫達到41℃以上時,這是一個需要立刻就醫的警訊。

何時該送醫或轉診大醫院?

儘管大部分情況下,孩子的發燒不需要過度擔心,但在某些情況下,送醫是必要的。三個關鍵時機,家長應該考慮帶孩子就醫:

  1. 體溫超過41℃:當中心體溫達到41℃以上時,這是一個需要立刻就醫的警訊。
  2. 發燒超過5天:持續發燒超過五天可能暗示著更嚴重的問題,需要醫療專業的介入。
  3. 出現特殊症狀:如果孩子合併出現抽筋、極度嗜睡、噴射性嘔吐或血尿等症狀,應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雖然多數兒童的發燒並不會引發嚴重的健康問題,但也有一些嚴重疾病會導致發燒,例如腦膜炎、心肌炎或川崎氏症等。因此,家長應隨時關注孩子的健康狀況,及時就醫以確保孩子的安全。

我想要留言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