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探索旗津:揭示海洋女性力量

洋委員會日前在旗津舉辦「她們的海,在地深耕海洋文化女力」活動(圖/海委會提供)
洋委員會日前在旗津舉辦「她們的海,在地深耕海洋文化女力」活動(圖/海委會提供)

海洋委員會日前在旗津舉辦「她們的海,在地深耕海洋文化女力」活動,邀請來自印尼、越南和泰國的20名新住民及新二代姐妹參加,體驗台灣的食魚文化,並探索女性在海洋文化發展中的角色。 

根據海洋委員會的新聞稿,主委管碧玲表示,台灣與許多東南亞國家一樣,潮浪聲是人們共同的語言。她希望透過這次活動,讓參與者認識海洋的多樣性與包容性,並推動不同性別、文化與背景的族群相互理解與合作,豐富台灣的海洋文化內涵。 

管碧玲指出,海洋是地球的重要自然資源,而新住民是台灣寶貴的資產。無論是在海洋研究、保育、海域安全或海洋文化傳承中,女性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她強調,大海不應該成為限制足跡的邊界,而應該探索海洋與世界的連結,突破地理與觀念的限制,共同在海洋事務中發揮獨特的價值。 

海委會管碧玲主委致歡迎詞。(圖/海委會提供)

活動以「女性與海洋」為主題,餐會上由印尼籍的新住民吳秋娥、劉麗娜和新二代洪淑綾分享性別與海洋的故事。洪淑綾表示,這次活動讓她體認到性別與海洋的包容與多元性,她希望未來在擔任助人工作者時,能夠為海洋貢獻心力。 

活動還安排了參與者走訪高雄旗津具性別意涵的地景與建築,包括勞動女性紀念公園、旗津天后宮和旗津海星聖母天主教堂等。通過這些景點,與會者了解不同族群如何守護旗津,以及女性在旗津社會中的角色,增進新住民對高雄的認識,並體驗女性在社會發展和海洋文化中的貢獻。 

 有來自印尼、越南和泰國的20名新住民及新二代姐妹參加(圖/海委會提供)

海洋委員會表示,這次活動不僅探索了海洋文化,更推動了性別平等和文化交流,期望未來能有更多類似的活動,促進社會

我想要留言

熱門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