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全球新聞網】編輯/高銘佐
為了向新住民分享台灣清明節傳統習俗,新北市林口區麗園里長黃添福動員社區志工,邀請新住民家庭「手作草仔粿」,並與新住民互相交流自己故鄉的習俗。此外,黃添福里長本身就是新住民家庭,特別舉辦DIY活動,促進新住民與台灣的文化融合。
台灣清明節掃墓時燒香、燒紙錢,供奉三牲五果和草仔粿、紅龜粿等糕點,日本人掃墓也會焚線香、點蠟燭,但供品就簡單得多,一束鮮花和素果,頂多再擺些祖先生前喜歡的食物。
越南的清明節又稱為湯團節,統一在農曆3月初三這天吃涼食,比如湯圓或湯團。在越南使用鼠麴草製作的叫做Bánh khúc,唸起來像是「榜胡」,是用香蕉葉當墊子,而台灣用的是月桃葉。
此外,越南清明節掃墓時使用由糯米與烏稔樹葉混合炊煮而成黑糯米飯祭祖;而新加坡人在清明祭祖時少不了蛤、螃蟹、雞、鴨等祭品,祭拜完畢便當場剝蛤吃,然後把蛤殼丟在墳前,表示子孫已來掃過墓。至於韓國人則是準備韓國米酒,並將酒灑在墓地上;泰國華人清明掃墓和台灣相同,也是在墳頭掛紙,祭拜祖先後,最後再放鞭炮。
新北市林口區麗園里長黃添福表示,藉由舉辦DIY活動,特別在清明節前夕透過里內環保志工邀請新住民家庭攜手製作應景的草仔粿,並分享東南亞清明節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