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吃素健康?7大營養素必知

吃素不可忽略的7 大營養素   圖/Heho健康
吃素不可忽略的7 大營養素 圖/Heho健康

你吃素嗎?越來越多素食者不僅是為了宗教茹素,可能是為環境貢獻一己之力,或是想控管體態、追求健康。然而不同的素食可能缺乏了蛋、奶、肉的攝取,該怎麼吃才能均衡營養?營養師提醒有這 7 大營養問題須注意。

  1. 蛋白質

以蛋奶素來說,撇除海產、肉類後還有蛋、乳製品可供選擇,而純素者的蛋白質來源略有限制,僅能從植物性食物攝取。然而,植物性食物多屬於「非完全蛋白」,其必需胺基酸相對不完整,吸收表現也較差。

補充秘訣: 黃豆有「田裡的肉」之稱,是營養價值極高的優質蛋白,可透過

、黑豆,或其製品豆漿、豆腐等補充所需。搭配蛋白質的「互補作用」,每餐將全榖雜糧類、豆類相互搭配,補齊彼此缺乏的胺基酸。

吃素者也能有好的健康.   圖/public Dommains提供

鋅參與的代謝非常多,促進生長、維持免疫及生殖系統、調節內分泌等,我們全身上下都需要鋅。而鋅主要來自瘦肉、海產等動物性食物,且素食中膳食纖維的植酸、草酸會干擾鋅的吸收。

補充秘訣: 堅果種子類含有豐富的鋅,可以將核桃、腰果、花生、南瓜子、芝麻等食物入菜,不過要注意份量,每天 1 湯匙或每餐 1 茶匙的堅果種子為限,避免攝入過量油脂。

黃豆有「田裡的肉」之稱,是營養價值極高的優質蛋白.   圖/flicker提供

常聽到吃素容易貧血,這是因為缺鐵會影響紅血球的製造,導致氧氣供應不足。而紅肉中的鐵質是人體吸收率最好的來源,雖然蔬菜也含有鐵,但它的含量不多,利用率也不佳,纖維中的植酸、草酸也會降低吸收率。

補充秘訣: 蛋黃的鐵質含量高於蛋白,而純素者可選擇鐵質較高的紅莧菜、紅鳳菜、菠菜、藻類、黑芝麻、葡萄乾等,餐後來顆維生素 C 滿滿的水果,如:芭樂、奇異果,或一杯柳橙汁幫助鐵質吸收。

鈣不只幫助長高發育,也是維持肌肉、心臟收縮,與神經感應的關鍵營養素。乳製品中富含豐沛的鈣質,奶素者可由鮮奶、優酪乳、起司中補充。而某些植物性食物中有較高的植酸、草酸會結合鈣質,導致吸收率下降。

補充秘訣: 純素者選擇高鈣蔬菜時,也可考量較高吸收率者,像芥藍菜、青花菜、羽衣甘藍等。而豆製品中,傳統豆腐、凍豆腐、豆干的鈣質比嫩豆腐、豆漿來的豐富,這是因為它們的凝固劑(石膏)富含了鈣質。

  1. 維生素 D

鈣質的吸收與平衡勢必要維生素 D 的幫忙,我們可以從沙丁魚、鮭魚等富含高油脂的魚類,以及肝臟、蛋黃、強化乳品中攝取維生素 D。蛋奶素來說還算能補充,但對純素者而言,植物性食物並無良好的維生素 D 來源。

補充秘訣: 幸好身體自有一套合成維生素 D 的機制,只要來個日光浴,皮膚就能生成所需的維生素 D,建議避開紫外線強烈的中午時段,選擇早上 9-10 點或下午 3-4 點左右,曬個 10-15 分鐘的太陽。

  1. 維生素 B12

人體的造血功能和神經系統的健康都少不了維生素 B12 的參與,若長期缺乏恐造成神經上的病變與「惡性貧血」。而維生素 B12 存於動物性食品中,吃蛋奶素的人不必特別擔心,純素者須多加留意!

補充秘訣: 菇類、海藻類(紫菜、海帶等),以及味噌、納豆、泡菜等發酵食品,是少數維生素 B12 的植物性來源,不過我們無法保證其所含的維生素 B12 都是具有活性的,純素者應使用營養補充劑,或是經 B12 添加的食品。

  1. Omega-3 脂肪酸

Omega-3 是調節體內免疫的重要角色,其中 EPA 可預防心血管疾病、抗發炎;而 DHA 有助於腦部清晰及視力保健,其最佳來源便是富含油脂的魚類、魚油。可素食者無法從魚類攝取。

補充秘訣: 植物性來源的 Omega-3 為 α-次亞麻油酸(ALA),可以轉換為 EPA 和 DHA,可透過核桃、亞麻籽仁、奇亞籽、芥花油補充。雖然 ALA 轉化為 EPA、DHA 的能力不高,但飲食攝取足夠的 ALA 對滿足人體 Omega-3 所需仍很重要。素食者也可食用藻油增加 DHA 的濃度。

我想要留言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