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台灣最美自行車步道 三貂嶺「時空暗線」

圖片來源:翻攝自新北市政府網站
圖片來源:翻攝自新北市政府網站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編輯/方巧如

名為「時空暗線」(Dark Line),結合舊三貂嶺隧道、三瓜子隧道和戶外路段的三貂嶺自行車道,經三年修建,終於完工,當這條貫穿新北市牡丹和三貂嶺間的隧道開通,於今年七月試營運時,許多人才知道原來台灣還有這等美景,建築系教授褚瑞基說,「這根本就是一座戶外博物館。」

隧道完工百年,封閉35年,吳忠勳和西班牙、法國團隊為台灣重新打開一座封存的世界。

這天他親自導覽,帶著一行人騎著U-bike穿越,除了車輪輾過間隔細密的條條鋼筋鋪面,會傳出吱吱嘎響,隧道內只有偶爾會出現的水聲相伴,那是設計師為讓大家意識到溪水,特別在車道旁的牆面上製作擋墩,利用高低落差,讓車道下的水流淌產生聲響。

三貂嶺自行車道

隧道內的光受感應後只打在牆面,讓騎者追隨隧道的線條前行,但是黑暗卻成為視覺的媒介,抬頭望向漆黑拱頂和磚牆,斑斑燻黑是日據時代運礦蒸汽火車行經的歲月積累,再往前騎去,牆面還有水滴狀的鐘乳石,細細長長的白,像大自然賞給隧道的一串珠寶,這裡的每一公分,都可以百年維度去回溯與想像。

快騎到盡頭,洞口的小小光鑲在暗黑隧道的前方。設計師要大家暫時下車,他指向前方,告訴大家,那裡有葉鼻蝠,希望大家儘量放低音量,不要給他們帶來驚擾。

「讓人騎在車道,不打擾生物,讓水繼續流,螃蟹魚蝦蝙蝠仍安居。」是吳忠勳對這項工程最基本的標準。

景觀設計師吳忠勳為大家解說

他難忘三年前剛接下這個公共工程,首次踏入隧道時,內心的震盪,當時他身穿青蛙裝,一路涉水,足踏污泥,卻感受到大自然豐富的蘊藏。「隧道封閉三十五年來,土地並沒有沉睡,魚蝦、青蛙、蝙蝠都在隧道裡,那是大自然的力量,身為景觀設計師,這就是我們要找的景觀的本質。」

於是,在這個自行車道公共工程案上,他注定要與台灣舊有的觀光思維打上一仗。

車道騎起來不穩,燈光不明,為何不全鋪水泥,鋼筋鋪面有縫隙,物品掉落如何是好,試營運為何只能牽行自行車而過。吳忠勳細細說明,每個理由背後是苦心,也是對土地的真心。一旦灌入水泥,明亮燈光一打,優先為人的設計,生物只能全數消跡,「那就失去活化的意義。」

從三貂嶺隧道一出,視野立刻變亮,只見兩側邊坡蕨類蔓生,不過20公尺長,卻是座美麗的小森林,緊接著會進入昔日是水隧道的三爪子隧道,一出洞口是疏洪的斷壁,車道的工程終點是否在此劃下?

三貂嶺自行車道貫穿新北市牡丹和三貂嶺

吳忠勳決定延伸車道的鋼筋鋪設,他和團隊巧妙設計將光影和風景帶入,於隧道洞口形成水倒影,意外成為試營運以來,贏得最多眼球的焦點,許多人特別為拍照前來,有人則在此駐足,只為捕捉對岸行經三貂嶺的火車。

為連結隧道到馬路,並同時保存自然景觀,團隊捨棄從河谷直接搭水泥柱的做法,而是讓西班牙團隊透過懸臂式棧橋工法,將長達200公尺的鋼筋格柵車道,斜釘在岩壁上。「若不如此施做,隧道出口只能落柱設立牽引道,如此民眾只能看到的龐大的結構物,而不是森林和河床。」

吳忠勳笑說,施工時大家都像蜘蛛人一樣吊掛在岩壁上,「我自己是無法的,連爬都爬不上去。」

自行車隧道出口可捕捉對面行經的火車景象

在短短的棧道中,吳忠勳細數每一棵樹如何被保留,鋼筋如何放到生鏽後,再塗上透明漆,以延長使用壽命,也希望透過低調色彩融入在地的色彩,將焦點還給自然。

「台灣人覺得這些岩石沒有什麼,雜草也沒什麼好看,但是看在西班牙團隊眼裡,這些卻都是寶藏,他們覺得台灣山壁紋理錯綜複雜,不像庇里牛斯山雖然壯闊,景緻卻很單一,台灣真美!」

延伸新聞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icon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