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季來臨,潮濕悶熱的氣候造成的「汗斑」困擾著許多人,仍未得到有效解決。雖然汗斑並不是嚴重的皮膚疾病,但其在皮膚表面形成的深淺色斑塊,不僅影響外觀,也可能影響日常社交活動。為了幫助民眾解決這一困擾,食品藥物管理署(食藥署)特別邀請皮膚科醫師胡怡萱提供專業建議。
汗斑的成因
胡醫師指出,汗斑是一種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疾病,又稱為「變色糠疹」。其病因主要是皮屑芽孢菌(Malassezia)的過度增生。這種真菌通常存在於皮膚上,但當皮膚環境適合其增長時,就會出現汗斑。汗斑多見於油脂分泌較多或出汗頻繁的部位,如前胸、後背,少數情況會擴展至後頸及手臂,表現為不規則的咖啡色或白色斑塊,並伴隨輕微脫皮或粗糙感。
預防汗斑復發
胡醫師建議,雖然汗斑並不容易傳染,但在潮濕和悶熱的環境中,仍有傳染的風險。要改善汗斑問題或避免復發,最重要的是保持皮膚乾爽。流汗時應及時用濕毛巾擦乾,避免汗水滯留在皮膚上;如衣物濕透,應立即更換。保持乾爽是預防汗斑的關鍵。保持乾爽是預防汗斑的關鍵(圖/翻攝自食藥好文網)
正確用藥治療
在治療汗斑方面,胡醫師建議以抗黴菌藥膏為主,特別是含有azole類成分的藥物,如clotrimazole、ketoconazole和Sertaconazole等,這些藥物對汗斑的療效較好。若患者情況嚴重,可能需要配合口服藥物使用。
胡醫師強調,市面上許多皮膚藥膏為複方劑型,含有多種成分,可能會使皮膚變得脆弱。因此,建議選用單方抗黴菌藥膏進行治療。一般來說,汗斑的療程需要2到4週,有時甚至超過一個月。雖然在用藥一周後可能會感到改善,但仍需按照醫師指示持續用藥,避免因不再癢或不適就擅自停藥。
專家建議
食藥署提醒,若發現小面積汗斑症狀,可前往藥局諮詢藥師購買外用藥膏(指示藥品)。但若汗斑面積較大或外用藥無效,則應儘速就醫。在整個治療過程中,無論是使用外用藥還是口服藥,都應遵循醫師或藥師的指示,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並完成整個療程,才能確保藥物的最大療效,有效解決汗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