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不只蒙受塑膠汙染,隨著氣候變遷與營養鹽汙染(nutrient pollution)惡化,珍貴的海洋正陷入「缺氧」窘境。
BBC報導,在人類農業、工業活動衝擊下,海洋水體中氮、磷等化學物質持續增加,導致藻類、浮游生物孳生,從而大量消耗水中溶氧量,近海處尤然。氣候變遷則是第二項肇因,隨著大氣中溫室氣體上升,熱度多半由海洋吸收,而水體溫度愈高,含氧量愈低。
根據保育團體IUCN所做的研究,目前全球有7百處海洋溶氧量過低,相較於1960年代的45處,激增數十倍。此一趨勢將嚴重危害海洋生物存續。缺氧的海水,對水母可能是好事,卻非大型生物之福,鮪魚、鯊魚、旗魚等魚類,首當其衝。
此等大型魚類需要大量能量,在缺氧狀況下,牠們開始移居溶氧量較高的淺層海域。然而,這意味著牠們更容易遭受過度捕撈之威脅。
若全球對減碳未有積極作為,到了2100年,海洋含氧量恐再掉3%至4%。此一發展對熱帶地區威脅最鉅,水面下1千公尺內水體將遭受最大衝擊,而此塊水體也是最富含生物多樣性的水域。
專家警告,海洋已因溫度上升、酸化等情況發出求救信號,若再添上氧氣稀缺,海洋生態岌岌可危。各國政府亟需大力減少碳排放,並控制人為導致的水質優養化汙染,為地球賴以維生的海洋尋求生路。
新聞來源:台灣英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