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別讓情緒失控成為兒虐導火線!專家教你 4 大技巧助家長冷靜育兒

體罰也為親子關係帶來相當負面的影響,也可能因此無法自在的接近父母。 (圖 / Heho授權提供)
體罰也為親子關係帶來相當負面的影響,也可能因此無法自在的接近父母。 (圖 / Heho授權提供)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中文編輯群

家長在教養孩子時難免有失控的時候,但動手體罰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根據衛福部統計,2023 年全國兒少通報案件超過 12 萬件,比 2022 年成長 2 成,其中超過 5 成是由於身體不當對待。專家呼籲,面對孩子的吵鬧情緒,家長應該學會穩定自己的情緒,避免因氣頭上的反應傷害孩子。 

體罰仍是部分家長的教養選擇,專家提醒影響深遠 

家扶基金會的調查顯示,有 21.1% 的家長在近一個月內曾體罰孩子,其中逾 8 成認為「體罰是可接受的教養方式」,更有 3 成認為「體罰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然而,體罰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還會破壞親子間的信任感和交流意願,讓孩子逐漸遠離父母,不願分享心事。即使家長都明白這些道理,面對孩子的頑皮或反抗時,情緒依然可能失控。 

小捷的媽媽曾因長期照顧家屬與教育孩子的壓力,忍不住動手打小捷,事後對於自己的行為深感懊悔。她發現,這樣的教養方式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讓孩子愈加不信任自己,親子關係也日益疏離。 

四大冷靜技巧,助家長穩住情緒不動手 

苗栗家扶基金會督導李甄芳指出,孩子的大腦尚未完全發育,情緒調節能力相對較差,因此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情緒時,先冷靜下來是避免衝突升級的關鍵。她分享了四個實用技巧,幫助家長在情緒高漲時避免體罰。與孩子發生爭執時,此時幾個深呼吸,先不要有任何的對話,其實有助於家長找回理智、降低音量。(圖/取自pexels)

  1. 閉眼深呼吸,找回理智 

與孩子爭執時,雙方聲量往往會逐漸升高,此時不妨停下來,閉上眼睛做幾次深呼吸。短暫的深呼吸有助於平復內心情緒,降低語氣強度,避免將爭吵推向失控的地步。 

  1. 離開現場,給彼此空間 

若情況允許,家長可以先暫時離開現場冷靜,但需盡快回到孩子身邊,以免孩子感到被拋棄。如果孩子在公共場合發生大吵大鬧,家長也可以與孩子一起離開現場,這樣新奇的環境反而有助於孩子轉移注意力,停止哭鬧。 

  1. 尋找替代人選,給自己冷靜的時間 

當家中有其他親人時,可以讓他們先介入處理孩子的情緒,給自己一些時間冷靜下來,這樣能有效避免因情緒衝動而動手打孩子。 

  1. 直面情緒,坦承感受 

家長可以直白地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例如:「我現在很生氣,但我不想對你吼叫。」這樣的坦承能夠讓孩子理解家長的感受,也教會孩子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 

冷靜心態成就正面教養,社會包容助減少體罰 

李甄芳提醒,即使家長冷靜下來,孩子的情緒不見得能馬上平復,尤其在公共場合時,家長容易受到旁人的注視和壓力。因此,除了穩定自身情緒,家長也需要一顆強大的心,忽略外界的評判,專注於穩住孩子的情緒。相對地,社會也應該對親子間的摩擦保持尊重和理解,一個善意的眼光,或許就能讓家長感受到更多支持,減少因為壓力而對孩子施加體罰的情況。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充滿挑戰,而家長在面對這些挑戰時也需要學習和成長。用愛與冷靜代替怒火和打罵,才能真正建立起健康且堅實的親子關係,讓孩子在溫暖中茁壯成長。 

文章出自來源:媽媽寶寶

我想要留言

熱門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