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腦麻孩子的未來有望!頭皮針療法創造希望,搭配中醫多元治療

台灣每年約有 300 名新生兒罹患腦性麻痺,主要因生產前後腦部受損,影響運動中樞神經,導致運動功能障礙。 (圖 / Heho授權提供)
台灣每年約有 300 名新生兒罹患腦性麻痺,主要因生產前後腦部受損,影響運動中樞神經,導致運動功能障礙。 (圖 / Heho授權提供)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中文編輯群

腦性麻痺(腦麻)並非生命威脅,但對孩子及家庭來說,卻是長期挑戰。每年約有300位新生兒發生腦麻,而這些孩子中有30%伴隨肌肉張力異常,導致肢體緊縮或無力。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室顧問醫師孫茂峰分享,一位曾接受他治療的腦麻病患如今已超過30歲,不僅取得學位,還擁有穩定工作,這顯示只要治療得當,腦麻孩子的未來也可以充滿希望。 

孫茂峰指出,腦麻的成因可能源於孕期、產程或產後,導致腦部受損。即使腦麻無法逆轉,但只要在孩子腦部發育未完成前,透過適當的刺激與訓練,其他腦區可以代償受損區域的功能。因此,改善運動功能、語言發展等是醫療界努力的重點。 

西醫的治療方式包括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等,也有藉由肉毒桿菌來放鬆肌肉的選項,但費用昂貴且須長期施打。中醫則提供另一條出路,透過頭皮針、針灸、推拿等多元療法,來幫助患者改善身體機能。頭皮針,作為中醫治療腦麻的核心療法,是將針扎入頭部特定穴位,藉由刺激腦部活化來促進運動功能的恢復。 

中醫認為腦麻屬於「五遲」「五軟」「五硬」的範疇,針對不同病症,施以靈活多樣的療法,包括中藥、針灸、推拿及藥浴等。頭皮針作為主要療法,從嬰兒18個月囟門閉合後便可進行,能有效緩解肌肉張力,改善患者的運動能力與日常活動能力。 

孫茂峰強調,頭皮針需由具備豐富臨床經驗的醫師操作,因為若施針不當,可能造成危險。治療的黃金期是12歲之前,家長應該儘早配合中西醫聯合治療,以提升治療效果,讓孩子的未來充滿希望。腦性麻痺不會直接危及生命,但會縮短患者壽命;透過適當的治療與照護,患者可順利度過成年甚至中年。(圖/freepik)

對於家長而言,看到孩子的成長與進步無疑是最大的安慰。腦麻患者雖然面對許多挑戰,但透過正確的醫療途徑與持續的治療,奇蹟是有可能發生的。孫茂峰呼籲,早期診斷與介入是關鍵,12歲之前的治療效果最為顯著,家長的積極參與,將能為孩子開啟一個更光明的未來。 

更多有關腦性麻痺的資訊與治療方案,請參考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網站。

熱門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