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六旬婦「手抖」以為是巴金森病,沒想到竟是新冠後遺症!

新冠病毒會引發腦部免疫反應,出現手抖等症狀. 圖/Heho健康提供)
新冠病毒會引發腦部免疫反應,出現手抖等症狀. 圖/Heho健康提供)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中文編輯群

64歲的林女士最近發現自己寫字歪七扭八、吃飯盛湯時雙手劇烈顫抖,甚至連說話聲音也出現顫抖,以為罹患巴金森病,於是到醫院求診。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啟訓表示,經過詳細檢查及病史回顧後,確診為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本態性顫抖」惡化,而非巴金森病。老年本態性顫抖和巴金森病顫抖是年長者常見的顫抖。(圖/Heho健康提供) 

黃啟訓指出,該名患者在去年5月感染新冠肺炎,康復後出現手部與嘴唇顫抖現象,並且逐漸加重。診斷時發現患者並沒有巴金森病的其他典型症狀,腦部影像及抽血檢查皆未顯示異常。然而,由於患者多年前已有輕微的手抖現象,且感染新冠病毒後突然惡化,因而研判為少見的「本態性顫抖」快速惡化。 

醫師進一步解釋,根據國外文獻報告,感染新冠病毒或其他病菌後,可能引發腦部免疫反應,導致神經傳導異常,進而出現不自主運動疾病的惡化。本態性顫抖雖然與巴金森病顫抖類似,但兩者間存在明顯差異。前者通常出現在活動時,顫抖部位多集中於手部、頭部及喉部;而巴金森病顫抖則主要發生在靜止狀態,並伴隨肌肉僵硬及運動遲緩。書田腦神經內科醫師黃啟訓.(圖/Heho健康提供)

黃啟訓強調,治療本態性顫抖可透過藥物控制,多數患者對乙型阻斷劑及抗癲癇藥物反應良好。若藥物治療無效且症狀嚴重,則可考慮深腦電極植入手術或聚焦超音波燒灼術。醫師提醒,出現手抖症狀需及早就醫檢查,透過鑑別診斷找出病因,才能對症治療,改善生活品質。 

此文章經Heho健康授權使用。

熱門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