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又到了!這個神秘而充滿樂趣的節日,你是否也曾好奇為什麼要裝扮成鬼怪、挨家挨戶討糖果?其實這些習俗背後充滿了古老的傳說和深厚的文化意義。來一場時光之旅,揭開萬聖節背後的秘密吧!
扮鬼怪的由來:原來是嚇走亡魂的驅邪法
每年的10月31日,許多人會打扮成各種妖魔鬼怪走上街頭,製造充滿神秘感的「鬼節」氛圍。這樣的習俗,其實源自於2000年前的凱爾特文化。當時,凱爾特人把10月底視為新年的開端,稱為「薩溫節」,相信這時生死界限模糊,亡魂會回到人間。因此,他們將自己打扮成恐怖的模樣,希望藉此嚇走孤魂野鬼,以保護自己的安全。這種有趣又驚悚的扮裝習俗,就這樣代代相傳,變成今天的萬聖節文化。
挨家挨戶討糖果:「不給糖就搗蛋」的真正涵義
「不給糖就搗蛋!」這句話幾乎成了萬聖節的代名詞,但其背後的故事其實源自英國和愛爾蘭的傳統。在古代,人們會以替亡者禱告為交換,從鄰居手中獲得象徵好運的麵包和靈魂蛋糕,這就是「不給糖就搗蛋」的原型。在現代,孩子們則裝扮成鬼怪到鄰居家討糖果,當他們喊出「trick or treat」時,這種遊戲不僅帶來了無限的歡樂,也延續了祈求平安的古老儀式。「不給糖就搗蛋」為萬聖節經典活動,孩子們裝扮成鬼怪敲鄰居家門,喊著「trick or treat」,起源於歐美地區。(圖/Heho提供)
在蘇格蘭,孩子們還會唱著「The sky is blue, the grass is green, may we have our Halloween.」(天是藍的,草是綠的,讓我們一起過萬聖節吧!)的兒歌,這讓討糖的過程增添更多童趣。
南瓜燈的誕生:從大頭菜到南瓜,鬼火傳說延續至今
南瓜燈是萬聖節最具代表性的符號,但你知道嗎?最早的南瓜燈其實是由大頭菜做的!傳說中,一位叫Jack的男子把撒旦困在樹上,換來一個承諾,讓自己死後不下地獄。然而,他的靈魂既無法上天堂也無法進入地獄,只能永遠在黑暗中徘徊。撒旦給了Jack一個用挖空的大頭菜製成的燈籠,希望他在黑暗中能找到方向。這便是「Jack-o'-Lantern」的由來,隨著愛爾蘭移民到美國,這個習俗才漸漸演變為用更易刻製的南瓜來製作燈籠,成為今天我們熟悉的南瓜燈。
各國萬聖節慶祝方式大不同:文化風情一次看
世界各地對萬聖節的慶祝方式五花八門,各具特色。
在墨西哥,萬聖節變成了「亡靈節」,人們於11月1日和2日盛裝打扮,與家人聚集一起搭建祭壇,並在墓地擺放糖骷髏、萬壽菊和逝者喜愛的食物,以祈福和紀念亡者,場面既歡快又感人。
在加拿大,除了萬聖節,加拿大還有一個「南瓜節」,但這個節日更接近感恩節的意義。而真正的萬聖節在加拿大則被稱為「鬼節」,孩子們會向鄰居討糖,大人則打扮成可怕的角色,熱鬧非凡。
英國的萬聖節更是令人不寒而慄,他們會重現歷史上的行刑場景,營造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氛圍。約克郡舉辦的大型萬聖節活動吸引了上萬人參加,成為英國最盛大的鬼節慶典之一。
英國透過重現刑場與舉辦活動增添萬聖節氛圍,約克郡吸引上萬人參加,倫敦則舉辦全國最大萬聖節舞會。(圖/Heho提供)
在法國,萬聖節與其他國家不同,更接近於華人社會的清明節,人們會在這天前往墓地,獻上菊花以悼念逝去的親人,形成一種肅穆而溫暖的氣氛。
把鬼節變得更有趣:全家一起動手來慶祝
無論萬聖節有著多少歷史傳說,對於現代人而言,這更是一個充滿歡樂與創意的節日。這個10月底的週末,帶上孩子們裝扮成喜愛的角色,走出家門與朋友鄰居互動,享受討糖果的樂趣。不妨也親手製作一些南瓜燈,讓家裡充滿萬聖節的氛圍,給孩子們創造一個難忘的萬聖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