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健康醫療

大暑防中暑 中醫師推2飲品消暑

大暑天氣炎熱.要多喝水避免中暑. (圖/Heho健康提供)
大暑天氣炎熱.要多喝水避免中暑. (圖/Heho健康提供)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中文編輯群

大暑是 24 節氣之中的第 12 個節氣,也是夏季最後 1 個節氣,介於小暑和立秋之間,今年大暑時間落在 7/22。中醫師提醒,大暑是全年暑氣最盛的日子,平均氣溫超過 30 度,而酷熱天氣容易對人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中醫師周大翔表示,大暑分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從一開始輕羅小扇撲流螢,而後逐漸悶熱,空氣濕度增加,大地也跟著濕潤起來。這時,身體就像處在大蒸籠內,濕氣、熱氣散不出去,超不舒服。 

《二十四節氣解》也提到:「大暑,乃炎熱之極也」。周大翔說,人體為了適應炎熱的氣候,皮膚會透過出汗來調節體溫,適應酷暑,但夏季同時也是暑濕之氣最易侵犯人體的季節。酷熱天氣容易對人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圖/Heho健康提供) 

大暑節氣,濕熱引發常見健康問題 

地處熱帶與亞熱帶的台灣,夏季特徵為「濕」和「熱」。包括 6、7 月的多雨悶熱潮濕,7、8 月盛夏的高溫炎熱,若是本身汗孔調節功能不佳,或貪涼喜冰飲,除了容易中暑外,也常合併「暑濕」,引發之全身和腸胃症狀。 

盛夏的濕邪最易侵犯脾胃,若因為過食辛辣,又飲用冰飲或生冷瓜果,易讓脾胃受損,造成消化功能失調,水濕停滯。在內外濕邪引動下,讓虛弱的脾胃功能更為低落,出現胸悶、食慾不佳、四肢沉重倦怠、精神萎靡、嗜睡頭暈等。 

周大翔指出,夏季高熱使人容易出汗,若本身體質偏虛弱或汗孔開闔失調,易導致氣隨汗泄,出現氣津兩虧的症狀,出現大汗出後覺乏力倦怠、口乾渴、頭暈、手足心熱、身燥熱、便秘、小便色偏黃等症狀。 

《內經》有云:「壯火食氣」。過度炎熱的天氣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加上熱逼汗出,人體津液亦容易消耗。暑熱耗氣傷津,輕則令人精神不振,重則導致中暑,體溫過熱不降,或可能會危及生命。中醫師周大翔推薦兩款消暑飲品: 

**清暑綠豆湯**

材料:綠豆40g、蘆根10g、陳皮5g、薏苡仁10g

作法:將材料洗淨,加入1000cc水中煮沸後放涼即用。

功效:綠豆清涼解暑、蘆根清熱生津、薏苡仁健脾祛濕、陳皮理中焦之氣,適合夏季飲用。

**解暑酸梅湯**

材料:烏梅10顆、山楂15g、甘草10g、冰糖3g

作法:將材料洗淨,浸泡15分鐘,煮沸後文火煮1小時,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烏梅生津止渴、山楂開胃消食,適合夏日消化不良時飲用。

中醫師周大翔 

**大暑防中暑,消暑飲品這樣做**

在大暑時節,特別是小孩、長者、心臟病患者、高血壓患者及肥胖人士,容易受到暑熱影響。建議起居生活注意避暑養生,避免在炎熱天氣下劇烈運動,減少陽光曝曬。外出時應攜帶足夠水份,防止脫水;室內環境保持涼爽,打開窗戶或使用風扇、空調。

延伸新聞

我想要留言

熱門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