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從不懂中文到計畫創業 印尼通譯陳鳳玲用毅力打造生活

從不懂中文到計畫創業  印尼通譯陳鳳玲用毅力打造生活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 吳欣穎/臺北採訪報導] 來自印尼的陳鳳玲來臺即將滿二十年,與丈夫認識一周就閃婚的他,從一句中文都不懂,到現在任職勞工局通譯,來臺的種種不適應都化為動力,目前陳鳳玲更規劃屬於自己的美食事業,希望透過手藝,除了能溫暖同在臺灣的印尼人,也讓臺灣人更瞭解家鄉的美。

陳鳳玲的丈夫生長在單親家庭,與媽媽和妹妹共同生活,因為母親去逝,家裡需要女主人,透過親友介紹到印尼尋妻。陳鳳玲說:「自己在印尼算命的時候,老師有說過未來嫁越遠越好,加上那時已經二十八歲年紀也不小了,看對眼,就在緣分的安排下到臺灣生活。」

剛開始一句中文都不會的他,只能靠著從印尼帶來的中文日常會話課本,與家人透過看書指句子的方式溝通,生活沒來得及適應,來臺四個月後便檢查出懷有身孕,陳鳳玲表示,那時同時要面對無法溝通、孕期不適常跑醫院,加上孕期嘴饞吃不到家鄉菜的無力感非常辛苦,直到孩子快滿一歲,自己到國小補校上課並學習中文後才有改善。

在臺灣的考驗還不止這些,正當大寶滿三歲,第二胎懷孕六個月時,先生中風倒下,那時的他幾乎聽不懂醫生跟護士告知家屬的事項,考慮到家庭責任和孩子的教育,陳鳳玲除了上班,更利用下班後與週末的時間進修,他說:「我是外國人,如果什麼都不懂孩子也會丟臉」,這樣的決心讓他在國中補校求學階段,經由同學介紹,接觸到萬華新移民會館、伊甸基金會等新住民輔導組織,進而開啟自己的另一段人生。

有感於自己初來臺灣語言不通面臨到的各種困境,陳鳳玲下定決心往通譯的目標發展,透過民間團體提供的訓練,現在的他任職於政府機關擔任通譯,而在臺灣追尋的生活還不只這樣,陳鳳玲表示通譯並不是正職員工,薪資有限,但新住民在臺灣大多只能從事基層工作,薪資並不高,為了讓自己有更好的就業環境,陳鳳玲首先透過各式團體學習烹飪,而後到莊敬高職進修時,也以中餐、西餐等證照為目標努力,陳鳳玲表示,除了學習技術,許多團體都會輔導新住民創業,在他們建議下陳鳳玲從設立臉書粉絲團開始,希望透過分享自己的料理作品,替今後開店鋪路。

目前,陳鳳玲只能用接訂單的方式,在自家廚房料理出貨,他說:「雖然有時會礙於無法開立發票的問題損失很多訂單,但很謝謝移民署和相關團體的幫忙,用彈性處理的方式下訂他的料理。」陳鳳玲也提到,開店沒有像相中的容易,因為印尼人大多為回教徒不吃豬肉,因此餐廳的客群是以印尼客還是臺灣客為主,一開始就要想清楚,另外開店除了要具備許多證照外,店面、食材、人事成本都是他尚未解決問題,籌備階段,除了自己接訂單,陳鳳玲也提到,前新住民立委林麗蟬幕僚呂孟媚,目前正計畫在網路上推廣新住民美食平台,因此自己會先透過合作,打開知名度並做足準備後,再執行開店計畫。

來自印尼的陳鳳玲來臺即將滿二十年,從一句中文都不懂,到現在任職勞工局通譯,並計畫創業(陳鳳玲提供)

我想要留言

熱門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