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生活服務

探索嘉義的新路徑!嘉美館《移動觀察者》用藝術建構阿里山小火車、嘉義八景新體驗

 英國學者約翰威利於《地景》中論述:移動方式如步行或駕車,皆是觀察城市地景的行為。(圖 /嘉義市立美術館提供)
英國學者約翰威利於《地景》中論述:移動方式如步行或駕車,皆是觀察城市地景的行為。(圖 /嘉義市立美術館提供)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中文編輯群

我們生活在城市、遊走於地景,無論走路、觀看、搭車或開車,各種遊走其中的移動方式,都是個人面對城市地景的觀察行為——這是英國文化地理學者約翰威利(John Wylie)在著作《地景》(Landscape)中所提出的論述。

以此為出發點,嘉義市立美術館(嘉美館)在嘉義建城320週年之際策劃《移動觀察者》(Mobile Observers)特展,邀集4組新銳當代藝術家:游雅蘭、2enter貳進、黃韶瑩、吳依宣,透過藝術作品打開「隱匿的城市」,引領觀者在非日常的路徑中發現獨特地景,打開感受嘉義文化的新切角。

用藝術創造探索嘉義的新路徑

《移動觀察者》作品媒材橫跨版畫、空間裝置、軟雕塑及新媒體互動影像,創作故事涵蓋嘉義的過去與未來,以嶄新而獨特的視角看待阿里山林鐵、木屋、「嘉義八景」等在地景色。四組藝術家穿梭在嘉義不同時空下的地景當中,且各有各的方式與姿態,游雅蘭、2enter貳進以藝術回應城市地景與歷史的交織變換;黃韶瑩、吳依宣則探索美術館的公共性,藉雕塑與裝置開啟觀眾身體與地景之間的對話,引領人們品味嘉美館建築新舊融合之美。《移動觀察者》以版畫、裝置與新媒體呈現嘉義地景,四組藝術家以獨特視角探索林鐵、木屋及「嘉義八景」。 (圖 /嘉義市立美術館提供)

帶逛《移動觀察者》4件作品

按圖索驥,穿梭古今探索嘉義八景

曾就讀嘉義高中美術班的游雅蘭,將求學時對於城市歸屬感的觀察與體悟,融入版畫作品當中,本次展出的〈桃城八景圖繪〉、〈山景〉系列呈現於窗戶與燈箱,透過廣為人知的「嘉義八景」,帶出對自然景觀的觀察,及民眾參與其中的民主性。

有趣的是,嘉美館特別將〈桃城八景圖繪〉融入《移動觀察者》展覽摺頁當中,並結合google map、文學創作者許蕣紘撰寫的文字介紹,邀民眾按圖索驥,從嘉美館出發,展開一場嘉義古今八景小旅行。

在美術館「搭上」阿里山小火車

新媒體藝術團隊2enter貳進帶來沈浸影像裝置〈Data Verse Chiayi〉,以遊戲引擎打造鏡像虛擬城市。只要透過手機與作品互動,不僅可在虛擬世界搭上阿里山小火車全新檜木列車「福森號」,還能隨著真實世界的天氣預報及Google關鍵字搜尋熱度的變化,移動觀察不斷變化的未來城市景觀。

石頭或棉被?從嘉義傳統手工藝展開的視覺戲法

以雕塑、立體裝置見長的黃韶瑩,從嘉義傳統手工棉被行汲取靈感,創作〈一個臨時的安排:從推倒一座石墩開始〉,其以嘉美館戶外空間為場域,創造一系列可移動、可坐下休息的石墩軟雕塑,巧妙玩轉材質於視覺、觸覺予人的印象,同時邀請觀者在美術館庭院相遇交流。

步入作品、成為作品,領會木都傳統文化之美

帶來〈過渡空間(走廊)〉裝置作品的吳依宣,經常利用影像、雕塑轉化世界已存在的經驗,並創造令觀者重新體驗的可能,本作從嘉美館建築與空間體驗出發,結合在地採集的木屋影像、竹製香腳、棉紙等嘉義元素,呈現一件從二樓玻璃帷幕延伸至四樓瞭望台的作品,邀觀者踏上台座,體驗不同於以往的觀看視野,並成為構築作品的一部分。吳依宣〈過渡空間(走廊)〉以嘉義木屋影像與在地素材,邀觀者踏上台座,成為作品的一部分,體驗全新視角。 (圖 /嘉義市立美術館提供)

跟藝術家一起成為「移動觀察者」

透過《移動觀察者》特展,嘉美館期待藉藝術作品提供探索、體驗嘉義市的精采線索,觀者將隨展覽摺頁上游雅蘭的「嘉義八景」認識今昔嘉義市的著名地景;乘坐貳進創作的虛擬火車,從嘉義市出發,感受城市人文風光;接著在黃韶瑩、吳依宣於嘉美館呈現之作,透過棉被、香腳、老屋等嘉義文化資產,打開身體感官與美術館及城市對話。

《移動觀察者》

展期|2024.11.02-2025.03.02

展場|嘉義市立美術館戶外庭院、本館棟2樓與4樓、古蹟棟3樓圖書室

時間|週二至週日 09:00-17:00(週一休館)

此文章經由La Vie授權轉載

熱門新聞

回到頁首ic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