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帶孩子出門,家長的心裡是不是都七上八下?無論是走路、坐車還是騎自行車,馬路如虎口的現實,讓每一步都充滿風險。近年來,兒童因交通事故受傷甚至死亡的情況持續增加,如何讓孩子在外出時更安全,是每位家長必須掌握的知識!
走在路上,3大守則助孩子避險
不少小朋友在馬路上冒失跑動,一不小心便陷入危險之中。特別是6歲以下的孩童,因突然衝出馬路導致的事故比例高達40%。靖娟基金會建議,家長應在日常生活中教導孩子這三個過馬路守則:首先,讓孩子在安全位置等待,避免站在靠近馬路邊緣的地方;其次,確保小綠人讀秒充裕再過馬路,不要趕在最後一秒匆忙衝過去;最後,過馬路時應多方查看,不要急於跨出每一步。這些看似簡單的小習慣,能大大降低兒童交通事故的風險。父母在教導孩子過斑馬線時,3大守則助孩子避險。(圖/翻攝自pexels網站)
坐機車後座?8成事故風險來自這裡!
機車是台灣家庭常見的交通工具,但對於孩子來說,坐在後座其實充滿危機。數據顯示,兒童交通事故有近8成發生在乘車時,其中機車是最高風險來源。家長在帶孩子搭乘機車時,應特別注意以下事項:安全帽要符合頭部大小,調整繫帶至保留一指寬度,保證不鬆脫也不過於勒頸;孩子應緊抱騎士並踩穩腳踏板,絕不可以站在前踏板;此外,機車載客數應限制在1人,千萬不要為求方便讓多名孩子共乘。家長在接送時也切勿搶快,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隨著年齡增長,學童騎自行車的需求日益增加,但自行車上路的風險也隨之提升。學童在上路前,應確認自行車的狀況,包括手把、煞車、車燈等裝置是否正常運作,避免因設備問題導致危險。未滿14歲的孩子不能騎電動二輪車,這是法律的基本要求。此外,家長應教導孩子將自行車視為交通工具而非玩具,遵守交通規則,行駛在人行道或自行車道上,並佩戴符合安全標準的安全帽。安全帽的佩戴應包括固定帶放在下顎位置,保持1指寬的鬆度,並讓Y字環位於耳下。這些細節雖小,但至關重要。
汽車「鐵包人」並非絕對安全,乘車有4大注意事項
不少家長認為坐汽車較為安全,但實際上,汽車內同樣存在潛在風險。
- I. 兒童應坐在後座,且12歲以下的孩子應搭配合適的安全座椅或安全帶。
- II. 對於嬰幼兒,更需使用後向式安全座椅,這能有效降低73%的撞擊力。
- III. 不讓孩子坐前座,以免發生事故時,安全氣囊的爆開傷及他們的頭部、頸部與胸腔。
- IV. 正確上下車也非常重要,停車時應讓孩子從靠近人行道的一側下車,避免因不慎開門造成事故。
馬偕紀念醫院的新生兒加護病房主治醫師彭純芝也特別強調,許多兒童因未使用安全裝置而導致的傷亡事件,都是可以避免的。家長應堅持讓孩子使用合適的安全裝備,這不僅是對孩子的負責,更是對家庭的守護。
為了提高交通安全意識,家長可透過交通部推出的6支交通安全系列短片,了解更多步行、騎乘自行車、機車、汽車等交通方式的安全知識。這些影片涵蓋了常見的意外場景與設備使用方法,幫助家長一手掌握兒童外出的安全要點。要讓孩子遠離馬路風險,每一步都需要我們更用心。